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成语出处 成语出处

初顾茅庐的意思-初出茅庐的庐意思

tamoadmin 2024-10-22 人已围观

简介三顾茅庐是用来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那么你们知道三顾茅庐的意思是什么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了三顾茅庐的意思和 造句 ,希望大家喜欢。  三顾茅庐的意思  拼音sān g? m?o l?  解释顾: 拜访 ;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 故事 。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出处语出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初顾茅庐的意思-初出茅庐的庐意思

 三顾茅庐是用来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那么你们知道三顾茅庐的意思是什么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了三顾茅庐的意思和 造句 ,希望大家喜欢。

 三顾茅庐的意思

 拼音sān g? m?o l?

 解释顾: 拜访 ;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 故事 。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出处语出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近义词 礼贤下士

  反义词 拒人千里、妄自尊大

三顾茅庐的故事

 东汉末年,诸葛亮居住在隆中的茅庐里。

 谋士徐庶向刘备推荐说:诸葛亮是个奇才。刘备为了请诸亮帮助自己打天下,就同关羽、张飞一起去请他出山。可是诸葛亮不在家,刘备只好留下姓名,怏怏不乐地回去。隔了几天,刘备打听到诸葛亮回来了,又带着关羽、张飞冒着风雪前去。哪知诸葛亮又出门出去了,刘备他们又空走一趟。

 刘备第三次去隆中,终于见到了诸葛亮。在交谈中,诸葛亮对天下形势作了非常精辟的分析,刘备十分叹服。

 刘备三顾茅庐,使诸葛亮非常感动,答应出山相助。刘备尊诸葛亮为军师,对关羽、张飞说:我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诸葛亮初出茅庐,就帮刘备打了不少胜仗,为刘备奠定了蜀汉的国基。

三顾茅庐的接龙

 三顾茅庐 ? 庐山面目 ? 目不识丁 ? 丁公凿井 ? 井中视星 ? 星旗电戟 ? 戟指怒目 ? 目指气使 ? 使羊将狼 ? 狼心狗肺 ? 肺石风清 ? 清夜扪心 ? 心织笔耕 ? 耕当问奴 ? 奴颜婢膝 ? 膝痒搔背 ? 背信弃义 ? 义无反顾 ? 顾全大局 ? 局促不安 ? 安步当车 ? 车载斗量 ? 量才而为 ? 为渊驱鱼 ? 鱼游釜中 ? 中馈犹虚 ? 虚有其表 ? 表里如一 ? 一呼百诺 ? 诺诺连声 ? 声罪致讨 ? 讨价还价 ? 价增一顾 ? 顾盼自雄 ? 雄心壮志 ? 志美行厉 ? 厉兵秣马 ? 马工枚速 ? 速战速决 ? 决一雌雄 ? 雄才大略 ? 略见一斑 ? 斑驳陆离 ? 离弦走板 ? 板上钉钉 ? 钉嘴铁舌 ? 舌桥不下 ? 下马看花 ? 花样翻新 ? 新陈代谢 ? 谢天谢地 ? 地久天长 ? 长枕大被 ? 被山带河 ? 河落海干 ? 干柴烈火 ? 火上浇油 ? 油腔滑调 ? 调兵遣将 ? 将伯之助 ? 助人为乐 ? 乐而不* ? *词艳曲 ? 曲终奏雅 ? 雅俗共赏 ? 赏罚分明 ? 明刑不戮 ? 戮力同心 ? 心心相印 ? 印累绶若 ? 若有所失 ? 失张失智 ? 智圆行方 ? 方枘圆凿 ? 凿凿有据 ? 据为己有 ? 有眼无珠 ? 珠光宝气 ? 气味相投 ? 投鼠忌器 ? 器宇轩昂 ? 昂首阔步

 用三顾茅庐造句

 1. 校长三顾茅庐,诚恳地邀请爷爷再返学校代课。

 2. 他一再来请你到学校主持教务,真有三顾茅庐之诚意,你怎能不去助他一臂之力?

 3. 新任厂长三顾茅庐,终于把他请出来当总工程师。

 4. 刘厂长三顾茅庐,终于把身怀绝技的老工人请回厂。

 5. 一条红线把缘牵,两情相悦把爱恋,三顾茅庐把你约,四面楚歌情敌战,五花八门哄你欢,六神无主看见你,七上八下想娶你,嫁给我!

 6. 为了表示诚意,我决定三顾茅庐,请王先生出马协助。

 7. 他是我老板三顾茅庐地求来的人才,听说对改善经营的策略很有一套。

 8. 董事长以三顾茅庐的诚心,到处延揽人才。

 9. 大名鼎鼎的刘备也放下架子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

 10. 还是想试一试看是否有人有"三顾茅庐"的精神呢?

 11. 他已经退隐山林多年,现在想请他重新出马,看来得要三顾茅庐。

 12. 如果没有你,我不可能知道"三顾茅庐"的故事;如果没有你,我不可能知道"悬梁刺股"的故事。

 13. 由于校长三顾茅庐的诚意,终于请来李博士莅校任教。

 14. 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对刘备陈说三分天下之计,即着名的"隆中对",随即出山辅助刘备。

 15. 老王不忍心拒绝杨经理三顾茅庐的诚意,最后决定到他公司任职。

 16. 企业经营者应该用三顾茅庐的诚意,向专家虚心请教有关管理方面的意见。

猜你喜欢:

1. 三顾茅庐教学反思

2. 三顾茅庐的主要内容

3. 四年级上册语文《三顾茅庐》教案

4. 三顾茅庐的故事

5. 三顾茅庐的主人公是谁

6. 用初出茅庐怎么造句

初出茅庐和三顾毛茅是不是一是近义词

问题一:三顾茅庐什么意思? 三顾茅庐

刘备很仰慕诸葛亮的才干,想请他帮助自己统一国家。一天,三人来到隆中,但孔明不在,他们只好失望而归。

回到新野,刘备听说诸葛亮回来了,叫人立即备马.到了草屋,书童说诸葛亮被人请走了。三人怏怏而回。

时间过得很快,刘备打算三访孔明。三人第三次来到隆中,离草屋还有半里多地,刘备便下马步行。这时,诸葛亮在午睡,为了不打扰他,刘备恭敬地在台阶下等候。张飞见了,很生气,想放火,但没有。孔明醒来,谈论起国家大事.诸葛亮见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便答应与刘备共图大业.

发 音

sān gù máo lú

释 义

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出 处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用 法

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示 例

1. 我住着半间儿草舍,再谁承望~。 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一折

2. 刘备~才请出诸葛亮这样的人才,要想得到人才就必须学刘备。

近义词

礼贤下士、草庐三顾

反义词

拒人千里

典 故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现今湖北襄樊市.一说为今河南南阳城西)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请诸葛亮的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诸葛亮在著名的《出师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之句。于是后世人见有人为请他所敬仰的人出来帮助自己做事,而一连几次亲自到那人的家里去的时候,就引用这句话来形容请人的渴望和诚恳的心情。也就是不耻下问,虚心求才的意思。建安十二年(207年),诸葛亮27岁时,刘备“三顾茅庐”于襄阳隆中,会见诸葛亮,问以统一天下大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首先夺取荆、益作为根据地,对内改革政治,对外联合孙权,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等待时机,两路出兵北伐,从而统一全国的战略思想,这次谈话即是著名的《隆中对》。

《三国演义》原文

却说玄德正安排礼物,欲往隆中谒诸葛亮,忽人报:“门外有一先生,峨冠博带,道貌非常,特来相探。”玄德曰:“此莫非即孔明否?”遂整衣出迎。视之,乃司马徽也。玄德大喜,请入后堂高坐,拜问曰:“备自别仙颜,因军务倥偬,有失拜访。今得光降,大慰仰慕之私。”徽曰:“闻徐元直在此,特来一会。”玄德曰:“近因曹操囚其母,似母遣人驰书,唤回许昌去矣。”徽曰:“此中曹操之计矣!吾素闻徐母最贤,虽为操所囚,必不肯驰书召其子;此书必诈也。元直不去,其母尚存;今若去......>>

问题二:三国演义中,刘备一顾茅庐的时候遇到的人是( ) C博陵崔州平

原文:

玄德来到庄前,下马亲叩柴门,一童出问。玄德曰:“汉左将军宜城亭侯领豫州牧皇叔刘备,特来拜见先生。”童子曰:“我记不得许多名字。”玄德曰:“你只说刘备来访。”童子曰:“先生今早少出。”玄德曰:“何处去了?”童子曰:“踪迹不定,不知何处去了。”玄德曰:“几时归?”童子曰:“归期亦不定,或三五日,或十数日。”玄德惆怅不已。张飞曰:”既不见,自归去罢了。”玄德曰:“且待片时。”云长曰:“不如且归,再使人来探听。”玄德从其言,嘱付童子:“如先生回,可言刘备拜访。”遂上马,行数里,勒马回观隆中景物,果然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猿鹤相亲,松篁交翠。观之不已,忽见一人,容貌轩昂,丰姿俊爽,头戴逍遥巾,身穿皂布袍,杖藜从山僻小路而来。玄德

曰:“此必卧龙先生也!”急下马向前施礼,问曰:“先生非卧龙否?”其人曰:“将军是

谁?”玄德曰:“刘备也。”其人曰:“吾非孔明,乃孔明之友博陵崔州平也。”玄德曰:

“久闻大名,幸得相遇。乞即席地权坐,请教一言。”二人对坐于林间石上,关、张侍立于

侧。州平曰:“将军何故欲见孔明?”玄德曰:“方今天下大乱,四方云扰,欲见孔明,求

安邦定国之策耳。”州平笑曰:“公以定乱为主,虽是仁心,但自古以来,治乱无常。自高

祖斩蛇起义,诛无道秦,是由乱而入治也;至哀、平之世二百年,太平日久,王莽篡逆,又

由治而入乱;光武中兴,重整基业,复由乱而入治;至今二百年,民安已久,故干戈又复四

起:此正由治入乱之时,未可猝定也。将军欲使孔明斡旋天地,补缀乾坤,恐不易为,徒费

心力耳。岂不闻顺天者逸,逆天者劳;数之所在,理不得而夺之;命之所在,人不得而强之

乎?”玄德曰:“先生所言,诚为高见。但备身为汉胄,合当匡扶汉室,何敢委之数与

命?”州平曰:“山野之夫,不足与论天下事,适承明问,故妄言之。”玄德曰:“蒙先生

见教。但不知孔明往何处去了?”州平曰:“吾亦欲访之,正不知其何往。”玄德曰:“请

先生同至敝县,若何?”州平曰:“愚性颇乐闲散,无意功名久矣;容他日再见。”言讫,

长揖而去。玄德与关、张上马而行。张飞曰:“孔明又访不着,却遇此腐儒,闲谈许久!”

玄德曰:“此亦隐者之言也。”――第三十七回 司马徽再荐名士 刘玄德三顾草庐

问题三:刘备一顾茅庐时遇见了谁 回来时遇到了崔州平

问题四:为什么刘备一顾茅庐时诸葛亮不出山?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如果他第一次出山的话就不叫卧龙了。

问题五:三顾茅庐讲了一件什么事 讲三国时期刘备为请诸葛亮出山,三次诚心去诸葛亮所在的茅屋,最后成功请出来.

问题六:刘,关,张三顾茅庐,一顾和二顾的路程都花了一个小时,为何在第三顾,见到诸葛亮 正史记载,刘备去三次都是空手去的。

至于为什么三次,是想看看刘备这个人有没有值得帮助的地方。

这和结婚一样,难道你第一样看上女孩就知道这个女很好很适合吗?中间总要有过度。

"亲顾茅庐"是什么意思?

不是。虽然都与诸葛亮有关,但是意思不一样。

初出茅庐:原比喻新露头脚。现比喻刚离开家庭或学校出来工作。缺乏经验。

东汉末年,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并拜为军师。而关羽、张飞对他不以为然。没过多久,曹操派大将夏侯惇领十万大军攻打新野,刘备找诸葛亮商议,诸葛亮说:"怕众将不听我令,愿借主公印剑一用。"刘备忙将印剑交给诸葛亮。诸葛亮开始集众点将。 命关羽带一千人马埋伏在豫山,放过敌人先头部队,看到起火,迅速出击。张飞带一千人马埋伏在山谷里,待起火后,杀向博望坡。关平、刘封带五百人马,在博望坡后面分两路等候,敌军一到,立刻放火 。又把赵云从樊城调来当先锋,只许败不许胜。刘备带一千人马作后援。关羽忍不住问:"我们都去打仗,先生干什么?"诸葛亮说:"我在城中坐等。"张飞大笑说:"我们都去拼命,先生你好逍遥!"诸葛亮说:"印剑在此,违令者斩!"关羽、张飞无话,冷笑着走了。在战斗中,各将按诸葛亮吩咐行事,直杀得曹兵丢盔弃甲。诸葛亮初次用兵,神机妙算,大获全胜。关羽、张飞等佩服的五体投地。

三顾茅庐:

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汉末刘备三次诚访诸葛亮出山辅佐的故事。此后传为佳话,渐成典故,载《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出师表》。现在常用来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揭秘:刘备是怎么通过“三顾茅庐”考核诸葛亮的?

亲顾茅庐:亲自去请,亲自去拜访。

茅庐亦作“茆庐”。草屋。

唐 张籍 《送韩侍御归山》诗:“新结茆庐招隐逸,独骑骢马入深山。” 宋 梅尧臣 《对雪忆往岁钱塘西湖访林逋》诗之一:“折竹压篱曾碍过,却穿松下到茅庐。” 明 刘基 《崇福寺俦上人看山楼》

诗:“为爱山中世事疎,看山终日坐茅庐。”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花姑子》:“此非安乐乡。幸老夫来,可从去,茅庐可以下榻。”苏曼殊 《遁迹记》:“嗣余忽醒,身卧茅庐。”

现在用得比较多的,补充广泛理解的,应该是刘备访诸葛亮时的河南南阳卧龙岗的茅庐(也叫草庐)。就是三顾茅庐了。

三顾茅庐什么意思解释

刘备是一个有政治抱负的人,在早年贩履织席之时,便自称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与皇室攀宗亲,已有我为天子之语。及见黄巾起义,即生上报家,下安黎庶之思,与关羽、张飞结拜,招兵买马,投军从戎,遂厕身政治。厕身政治后,刘备先后依于刘焉、卢植、朱隽、陶谦,甚至吕布也一度成为靠山。最后奔曹操,靠袁绍,依刘表,身边逐渐聚集了武如关羽、张飞、赵云,文如孙乾、糜竺、简雍之流,初步赢得了一定的政治资本。

但是,这也让天下枭雄深刻地认识到了刘备的野心与竞争能力,曹操所谓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备乃人杰也,今若不击,待其羽翼既成,急难图也,将其视为必欲除之的对象之列。自此,刘备从依曹操,依袁绍,依刘表,最后被曹操追杀,被袁绍追杀,为刘表部下不容,受困在新野小县,已无立锥之地,随时面临曹操大兵压境的危险,到了诸葛亮所说的危难之时,前途难卜。此种情形下,刘备寻找新的出路已迫在眉睫。恰值此时,刘备因荆州依刘表几乎被蔡瑁所害,亏得的卢马神勇相救,使得一个偶然的机会见到了水镜庄的司马徽。

司马徽一针见血的指出了刘备所以命途多蹇就是因为左右不得其人,也就是缺乏人才。此前刘备对人才并无深刻的理解,他以为诸如孙乾、简雍这些白面书生(司马徽语)之流便就是人才,所以纵观刘备此前战绩,可为人道者并不多,特别是灭黄巾后须直面实力强大的军阀如袁绍辈便只有逃走的份儿,更别说如曹操之流的枭雄。司马徽的提醒,让刘备如梦初醒,所以当夜寝不能寐,求贤之思已勃然兴起。

正遇徐庶相寻,立刻拜为军师,便大胜曹仁、李典两万五千大军,夺取了曹操的樊城,迫使曹仁、李典远遁,是平生第一次自己攻城掠地。这一大胜更增强了刘备对人才作用的认识,于是,当徐庶被曹操骗去之时,如遭灭顶之灾,大喊元直去矣,吾将奈何!值此,刘备真正认识到了人才在决定命运方面的决定作用。但刘备对于人才的寻求有自己的标准,比如徐庶以单福名初见刘备,为了考查刘备的人品,便以的卢马赠人相劝。刘备闻言甚不以为然,可以看出刘备用人的不苟。

刘备通过对司马徽和徐庶的询问了解到诸葛亮。三十五回司马徽告诉刘备说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刘备闻其说便再三问询伏龙、凤雏情形,然司马徽却避而不答。致使刘备因思水镜之言,寝不成寐,甚至半夜闻有人(单福)来,起床密听,闻之大喜,暗忖此人必是伏龙、凤雏。及在得而复失徐庶的情况下,徐庶又专程推荐并高度评价诸葛亮。刘备要徐庶将诸葛亮请出,徐庶说此人不可屈致,使君可亲往求之。若得此人,无异周得吕望、汉得张良也,将诸葛亮的才干与姜子牙、张良相比。

姜子牙、张良是历史人物,难以把握,所以刘备又急忙问:此人比先生才德何如?徐庶说:以某比之,譬犹驽马并麒麟、寒鸦配鸾凤耳。此人每尝自比管仲,乐毅;以吾观之,管、乐殆不及此人。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一人也!。司马徽为天下名士,徐庶的才干也已亲眼见识,这为刘备对诸葛亮的信任打下了基础,但是否二人所言果真,正如关羽以为诸葛亮自大的过份,不满地说:某闻管仲、乐毅乃春秋、战国名人,功盖寰宇;孔明自比此二人,毋乃太过?刘备也尚不能说心无疑虑,所以,当他再次见到司马徽时便有直言相问:元直临行,荐南阳诸葛亮,其人若何?且当司马徽说诸葛亮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也,致使众皆愕然。当然,这个众字中刘备必是其一。所以,刘备要借诸葛亮之助,对诸葛亮的考查势必继续下去,这是刘备三顾茅庐的缘由。

刘备主要是通过对诸葛亮的亲属和友朋的观察、询问考查诸葛亮。

《三国演义》写刘备非常注意从一个人的交游判断人的贤能与否。如刘备为刘表手下蔡瑁追击,跃马过檀溪后,碰到了名隐士司马徽的牧童,询及司马徽的为人,便首先以其朋友相问道:汝师与谁为友?不必说,这是作者创作人物的一种构思方向。因此,我们看刘备在前两次至隆中时,虽然没有遇到诸葛亮本人,但总是会有所收获,初顾茅庐见到了诸葛亮的乡人、童子与诸葛亮的朋友崔州平;再顾茅庐见到了诸葛亮的弟弟诸葛均,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和诸葛亮的朋友孟公威与石广元。刘备试图通过对诸葛亮的亲友和朋友的观察了解来认识诸葛亮,因此刘备总是非常主动地与隆中地区的人物交往,所见之人无非诸葛亮。

刘备对诸葛亮周围之人的观察是全面的,如人物形貌体态,言谈举止等。

从人的相貌而言,司马徽松形鹤骨,器宇不凡;崔州平是容貌轩昂,丰姿俊爽;石广元白面长须,孟公威清奇古貌;黄承彦暖帽遮头,狐裘蔽体。如众星捧月,再看诸葛亮便是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其实,三顾茅庐,完全是刘备逐渐了解、接近诸葛亮的一个过程,每一次走进隆中通过对诸葛亮友朋的观察,对诸葛亮就多了、深入一些了解,实际上就是向诸葛亮靠近了一步。从刘备先后接触的人看,作者确实也是这样布置。如初顾茅庐,所见是诸葛亮的乡人、朋友和童子,二顾茅庐见的是诸葛亮的朋友、胞弟与岳父,三顾方见诸葛亮草堂独卧。此层次深浅以家庭和血缘关系说。初顾听到的是诸葛亮乡人所唱诸葛亮的歌苍天如圆盖,陆地似棋局;世人黑白分,往来争荣辱:荣者自安安,辱者定碌碌。南阳有隐居,高眠卧不足。

再顾得听诸葛亮胞弟歌诸葛亮之作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乐躬耕于陇亩兮,吾爱吾庐;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见诸葛亮的手书: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三顾亲闻诸葛亮吟诗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此层次深浅以距诸葛亮心灵距离远近说。所以,刘备每顾一次茅庐,约请诸葛亮的态度便坚定一层,一顾茅庐临别仅仅嘱付童子:如先生回,可言刘备拜访。再顾方留下字据表明殷勤的心E,最终刘备实现了登堂入室面请,与诸葛亮促膝而谈,聆听诸葛亮治国方略,对诸葛亮有了深刻了解,洒泪恳请诸葛亮出山相助。

刘备对诸葛亮的考查甚至还注意到了诸葛亮生存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如初顾茅庐,刘备遥望山畔数人,荷锄耕于田间,而作歌曰:苍天如圆盖,陆地似棋局;世人黑白分,往来争荣辱:荣者自安安,辱者定碌碌。南阳有隐居,高眠卧不足!刘备闻歌,便勒马唤农夫问此歌何人所作?又初顾茅庐,刘备向隆中进发,作者写刘备遥望卧龙冈,果然清景异常,有古风一篇,单道卧龙居处。诗曰:襄阳城西二十里,一带高冈枕流水:高冈屈曲压云根,流水潺飞石髓;势若困龙石上蟠,形如单凤松阴里;柴门半掩闭茅庐,中有高人卧不起。

庐中先生独幽雅,闲来亲自勤耕稼:专待春雷惊梦回,一声长啸安天下。及至茅庐未见诸葛亮而去,又勒马回观隆中景物,果然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猿鹤相亲,松篁交翠。感叹不已。使人想到了唐人刘禹锡的名篇《陋室铭》:山不在{,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v,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纵观上文可见,作者此笔正是要借环境的描写也借亲友的描写,写南阳的地灵人杰,隐示刘备对诸葛亮的考查结果。

三顾茅庐意思解释

三顾茅庐(又名三顾草庐),是成语。比喻诚心实意地一再邀请或拜访。典故出自三国时期诸葛亮所作的《出师表》。

该典故讲述了公元207年冬至公元208年春,当时屯兵新野(今河南新野)的刘备,带着大将关羽、张飞,三次到南阳郡邓县隆中诸葛草庐请诸葛亮出山辅佐的故事。此后传为佳话,渐成典故。现在常用来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成语: 三顾茅庐

拼音: sān gù máo lú

解释: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去隆中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出处: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故事:官渡大战后,曹操打败了刘备。刘备只得投靠刘表。曹操为得到刘备的谋士徐庶,就谎称徐庶的母亲病了,让徐庶立刻去许都。徐庶临走时告诉刘备,隆中卧龙岗[1]有个奇才叫诸葛亮,如果能得到他的帮助,就可以得到天下了。

第二天,刘备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去隆中卧龙岗拜访诸葛亮。谁知诸葛亮刚好出游去了,书童也说不知什么时候回来。刘备只好回去了。

过了几天,刘备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雪又来到诸葛亮的家。刘备看见一个青年正在读书,急忙过去行礼。可那个青年是诸葛亮的弟弟。他告诉刘备,哥哥被朋友邀走了。刘备非常失望,只好留下一封信,说渴望得到诸葛亮的帮助,平定天下。

转眼过了新年,刘备选了个好日子,又一次来到卧龙岗。这次,诸葛亮正好在睡觉。刘备让关羽、张飞在门外等候,自己在台阶下静静地站着。过了很长时间,诸葛亮才醒来,刘备向他请教平定天下的办法。

诸葛亮给刘备分析了天下的形势,说:“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拿下西川成大业,和曹、孙成三足鼎立之势。”刘备一听,非常佩服,请求他相助。诸葛亮答应了。那年诸葛亮才27岁。

历史背景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南阳郡邓县隆中、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好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段时间,刘备吃了三天素之后,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虚名,未必有真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请诸葛亮。当他们到诸葛亮家前,已经是中午,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 比喻 真心 诚意,一再 邀请 。

成语出处: 三国蜀·诸葛亮《 出师 表》:“先帝不以臣 卑鄙 ,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成语例句: 我住着半间儿草舍,再谁承望 三顾茅庐 。

繁体写法: 三顾茅庐

注音: ㄙㄢ ㄍㄨˋ ㄇㄠˊ ㄌㄨˊ

三顾茅庐的近义词: 礼贤下士 旧指降低身分去敬重、结交身分比自己低而有才识的人。形容君主或高官重视人才礼贤下士,圣人垂训;骄侈矜

三顾茅庐的反义词: 拒人千里 见“ 拒人于千里之外 ”。 妄自尊大 虽无真才实学,却自命不凡,盲目骄傲自大子阳井底蛙耳,而妄自尊大。《后汉书》

成语语法: 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动宾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英语翻译: call on sb. repeatedly

俄语翻译: неоднокрáтно обращáться

日语翻译: 三顾の礼(さんこのれい)

其他翻译: <法>prier avec instance un homme de talent de fournir son concours

成语谜语: 刘备请孔明

写法注意: 庐,不能写作“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