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成语出处 成语出处

齐桓公的成语典故有哪些寓意和象征-齐桓公的成语故事有哪些

tamoadmin 2024-10-15 人已围观

简介 1、尊王攘夷齐桓公在成就霸业时,曾得到管仲辅佐。此人在齐桓公继位前曾侍从齐桓公的政敌,为与齐桓公争夺王位,曾射过齐桓公一箭。但齐桓公上台后,看重管仲的才于,不计这一箭之仇,而是拜其为相,实施改革,终于国富兵强。春秋时期,周天子的地位一落千丈,诸侯王不再听命于周王,一些强大的诸侯趁机发动兼并战争,强迫其他各国承认其霸主地位。管仲辅佐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旗号,使齐国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齐桓公的成语典故有哪些寓意和象征-齐桓公的成语故事有哪些

 1、尊王攘夷

齐桓公在成就霸业时,曾得到管仲辅佐。此人在齐桓公继位前曾侍从齐桓公的政敌,为与齐桓公争夺王位,曾射过齐桓公一箭。但齐桓公上台后,看重管仲的才于,不计这一箭之仇,而是拜其为相,实施改革,终于国富兵强。春秋时期,周天子的地位一落千丈,诸侯王不再听命于周王,一些强大的诸侯趁机发动兼并战争,强迫其他各国承认其霸主地位。管仲辅佐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旗号,使齐国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2.烽火戏诸侯

在西周末年,昏庸的周幽王为博得王妃褒姒一笑,竟不惜在城中演出以烽火向诸侯求教的闹剧。结果,少数民族犬戎进攻西周,再起烽火时,诸侯无人来援,幽王被杀,西周结束。从此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出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并起,诸侯纷争的局面。

3.问鼎中原

据说楚庄王在推行霸业的过程,曾率军在周王室所在的洛邑郊外耀武扬威,并遣使问九鼎的大小轻重。鼎象征王权,庄王问鼎,表明夺权之心。

4.退避三舍

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5.一鸣惊人

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6.老马识途

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7.负荆请罪

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蔺相如为了国家,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惭愧不已,便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请罪,从此两人和好,成为同生共的交情。

8.纸上谈兵

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交通。后来赵奢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40万。

9.三令五申

孙武流寓于吴,吴王想试试孙武的军事才能,就将180名年轻宫女交给孙武操练。孙武将宫女分作两队,让吴王的宠姬当队长。孙武向宫女们交代了口令之后击鼓传令,宫女们一阵哄笑,队伍乱成一片。孙武再一次下达命令,宫女们只觉得好玩,根本不听命令。孙武说号令既然已经明白又不听令,这是头领之罪,下令将两名队长处。吴王急忙叫人传令不能斩杀王妃,孙武仍然杀了两个王妃。然后,孙武重新操练宫女,这回没人敢不听号令了。

10.围魏救赵

战国时,魏军围困赵国京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赵。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赵国的邯郸,孙膑主张引兵去围攻魏国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这样,不但能解除赵国的围困,还能使魏军疲劳不堪。田忌采纳了孙膑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魏军闻讯急忙撤回围攻邯郸的部队,星夜回军援救大梁。走到桂陵,齐军以逸待劳迎击魏军。魏军大败,几乎全军覆没。

成语典故:齐桓公使管仲治国

出自成语“礼贤下士”。东郭野人是春秋齐桓公时期的一个贤士,小臣稷。

据《新序·杂事》载:齐桓公听说小臣稷是个贤士,渴望见他一面,与他交谈一番。一天,齐桓公连着三次去见他,小臣稷托故不见,跟随桓公的人就说:“主公,您贵为万乘之主,他是个布衣百姓,一天中您来了三次,既然未见他,也就算了吧。”齐桓公却颇有耐心他说:“不能这样,贤士傲视爵禄富贵,才能轻视君主,如果其君主傲视霸主也就会轻视贤士。纵有贤土傲视爵禄,我哪里又敢傲视霸主呢?”这一天,齐桓公接连五次前去拜见,才得以见到小臣稷。

成语“礼贤下士”就是出自这。

一匡天下的成语典故

齐桓公使管仲治国

 齐桓公使管仲治国,管仲对曰:“贱不能临贵。”桓公以为上卿,而国不治。桓公曰:“何故?”管仲对曰:“贫不能使富。”桓公赐之齐国市租一年,而国不治。

 桓公曰:“何故?”对曰:“疏不能制亲。”桓公立以为仲父,齐国大安,而遂霸天下。孔子曰:“管仲之贤,不得此三权者,亦不能使其君南面而霸矣。”

--------------------------------------------------------------------------------

白话翻译

 齐桓公命令管仲管理国政,管仲回答说:“地位低的人不能统治地位高的人。”桓公任命管仲作上卿,可是齐国还不太平。桓公说:“国家因为什么缘故还不太平呢?”管仲回答说:“贫穷的人不能差遣富有的人。”桓公赐给他齐国一年的货物税,可是齐国还不太平。

 桓公说:“国家因为什么缘故还不太平呢?”管仲回答说:“跟君主关系疏远的人不能控制跟君主关系亲近的人。”桓公升他到极高的地位,尊称他为仲父,齐国就变得国家太平,人民安乐,终于成了全天下诸候的领袖。孔子说:“冯管仲那么有才干,若是他得不到这三种权柄啊,那么也就不能使他的君主面对著南方成为诸候的领袖啦。”

--------------------------------------------------------------------------------

DUKE HUAN OF QI ORDERS GUAN ZHONG TO ADMINSTER THE AFFAIRS OF STATE

 Duke Huan of Qi ordered Guan Zhong to administer the affairs of state. Guan Zhong responded, saying:“ Those of inferior status cannot rule over those of superior status.” Duke Huan appointed Guan Zhong the chief minister, and yet the state of Qi was not peaceful and orderly. Duke Huan said:“ Why is the state not yet peaceful and orderly?” Guan Zhong responded, saying:“ The poor cannot order about the rich.” Duke Huan bestowed on him the revenues from the commodity tax of Qi for one year, yet the state was not peaceful and orderly.

 Duke Huan said:“ Why is the state not peaceful and orderly?” Guan Zhong responded, saying:“ A person distant from the ruler cannot control those who are close to the ruler.” Duke Huan raised him to a most high position, and honored him by calling him Uncle Zhong. Thereupon the state of Qi became very peaceful and prosperous, and in the end gained hegemony over all the world. Confucius said: “Even a person of Guan Zhong's ability, had he not obtained these three kinds of power, would not have been able to have his ruler face the south and acclaimed the overlord of the feudal princes.”

齐桓公想拜见东郭野人是什么典故

公元前686年,齐国发生了内乱,齐襄公被害。

齐襄公有两个兄弟,一个叫公子纠,一个叫公子小白。他们两人的身边都有师傅辅佐。公子小白的师傅叫鲍叔牙;公子纠的师傅叫管仲。

两位公子听到齐襄公被杀的消息,都心急火燎地赶回齐国争夺国君的位子。管仲对公子纠说:“公子小白在离齐国很近的地方,万一让他先进了齐国,事情也就麻烦了,请公子允许我先带一支人马去截住他。”果然不出管仲所料,公子小白正匆匆忙忙往齐国赶。路上,遇到管仲的阻扰。管仲张弓搭箭,瞄准公子小白射去只见公子小白大叫一声,倒在车里。就不慌不忙地护送公子纠返回齐国,他哪里知道他射中的不过是公子小白的钩带罢了。待到公子纠等人兴冲冲进入齐国国境的时候,公子小白早已当上了齐国君,这就是齐桓公。

齐桓公即位后,下令杀了公子纠。管仲经鲍叔牙的举荐,加之齐桓公宽大为怀,不计前嫌,竟委以他掌管国政的重责大任。

管仲尽心尽职地辅佐齐桓公治理国家,齐国变得越来越富强了。

这时候,管仲又替齐桓公出主意,让他借周天子的名义,向各诸侯国发号施令,代替周天子召开诸侯国的会议;若有不听从的,就打着周天子的旗号去讨伐。这样一来,齐桓公就成了霸主,各诸侯国纷纷向齐国进贡,齐国就成了当时最强大的国家。

有一次,孔子与他的弟子子路、子贡谈起了管仲,师生双方各抒己见。

子路说:“齐桓公杀了他的哥哥公子纠,公子纠的师傅管仲却活下来了,如此看来,管仲怕不能算有仁德吧?”孔子说:“不能这么看,管仲还是有仁德的,是他使齐国强大起来的。”子贡提出异议:“管仲怎么能算仁人呢?公子纠都被齐桓公杀了,作为师傅的管仲按礼节按情理都应该以身殉难,可他非但不,反而去辅佐仇人,对齐桓公忠心耿耿,这能叫‘仁’吗?”孔子说:“看一个人,仅仅盯住他的小节是不行的呀。你们好好想一想,假如没有管仲,齐国会强盛起来吗?管仲辅佐齐桓公,使他称霸于诸侯,一匡天下,老百姓不是因此也受益了吗?”

管仲与齐桓公之间有什么成语典故?急急急急!!!求解答!!

“齐桓公欲见东郭野人,五反而方得一面”

原文:

齐桓公见小臣稷,一日三至不得见也。从者曰:“万乘之主,见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不得见,亦可以止矣。”桓公曰:“不然。士之傲爵禄者,固轻其主;其主傲霸王者,亦轻其士。纵夫子傲爵禄,吾庸敢傲霸王乎?”五往而后得见。天下闻之,皆曰:“桓公犹下布衣之士,而况国君乎?”于是相率而朝,靡有不至。

选自刘向《新序》

译文:

齐桓公召见小臣稷,一天去了三次没被允许见面。跟随的人说:“有万量马车的国君,召见平民百姓,一天去三次都没被允许见面,也该是停止了。”齐桓公说:“不是这样的。读书人轻视有权有钱的人,所以轻视他的国君;他的国君轻视其他国君,也轻视他的城民。即使稷轻视有权有钱的人,我又怎么敢轻视其他国君呢?”去了五次之后,终于允许见面。天下人知道后,都说:“桓公尚且放下架子对待平民百姓,何况我们这些国君呢?”于是一同前往朝拜齐桓公,没有不停下的。

参考资料:

老马识途

管仲春秋时代齐桓公的相国、隰xi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白话管仲、隰朋跟随齐桓公讨伐孤竹国,春天出发,冬天才获胜返回,在回国的时候迷失了方向。管仲对齐桓公说:“老马有认路的特长,可以利用它。”就挑选了几匹老马放在队伍前面走,队伍跟在老马后面,最后找到了回国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