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成语分享 成语分享

成语典故与棋文化有关的事有哪些-哪一个成语典故和棋文化有关

tamoadmin 2024-10-21 人已围观

简介和棋文化有关的成语有:星罗棋布、举棋不定、棋逢敌手等。1、星罗棋布,汉语成语,拼音是xīngluóqíbù,意思是像天空中的星星和棋盘上的棋子一样罗列、分布着。形容数量众多,散布的范围很广。出自《西都赋》。2、举棋不定,汉语成语,(拼音:jǔqíbúdìng),是一个成语,该成语最早出自于先秦·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五年》。3、棋逢敌手,汉语成语,拼音是qíféngdíshǒu,比喻彼此本领相当,

成语典故与棋文化有关的事有哪些-哪一个成语典故和棋文化有关

和棋文化有关的成语有:星罗棋布、举棋不定、棋逢敌手等。

1、星罗棋布,汉语成语,拼音是xīngluóqíbù,意思是像天空中的星星和棋盘上的棋子一样罗列、分布着。形容数量众多,散布的范围很广。出自《西都赋》。

2、举棋不定,汉语成语,(拼音:jǔqíbúdìng),是一个成语,该成语最早出自于先秦·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3、棋逢敌手,汉语成语,拼音是qíféngdíshǒu,比喻彼此本领相当,不相上下。出自《怀陆龟蒙处士》。

中国古代名人学习围棋的故事

一 古人坚持不懈下象棋的故事100字

王守仁,明代哲学家、教育家,浙江余姚人。有一次,因他贪下象棋,忘了回家吃饭。他母亲一气之下,将象棋扔到河里,看到随水漂流的象棋,仁抚首顿足.哭之以诗:

象棋在手乐悠悠,苦被严母一旦丢。 兵卒堕河皆不救,将军溺水一齐休。

马行千里随渡去.士入三川遥浪流。 炮声一响天地震,象若心头为人揪。

二 有关下棋的简短故事

中国古代围棋故事——谢安下棋定军心

距今1600多年的晋朝时代,爆发了一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淝水之战。东晋以八万人马,打败了号称百万人马的前秦八十万大军。

公元383年的冬天,寒风呼啸,大地呜咽,东晋京城一片惊慌。前秦的首领符坚凭借自己统一北方后的广袤天地,前秦的力量空前强大,北方各少数民族也臣服于他,此时的符坚是雄兵百万,战将千员。于是发兵百万攻打东晋,要扫平江南。东晋的皇帝晋孝武帝司马曜,急招宰相谢安进宫商讨御敌大计。谢安从容启奏道:符坚倾国出师后方空虚,战线过长,兵力分散,军需粮草接应困难,内部又分离不团结。臣早将淮北流散之民迁往淮南,坚壁清野断其供给。另其势难立足。晋孝武帝大喜,令其统领八万人马抗击秦军。

谢安在大军压境之际一如既往,照样下棋,弹琴,饮酒,作诗,闭口不谈大战之事。领军大将谢玄是他的侄儿,看到叔叔如此,不禁心中焦急万分,急到谢安的帐中询问叔叔的破敌计划。谢安只是随便说了句“到时再说吧”,就什么都不说了。谢玄回去后坐立不安,又不敢再三追问,可又放不下心,就和大都督谢石(谢安的弟弟),辅国将军谢琰(谢安的儿子)一同去看望谢安。

三人进得府来,谢安就知三人是为大战之事而来。然而谢安却闭口不谈御敌之事。谢安从从容容,好象没事一样。他吩咐家人和姬妾,一同去东山别墅游山玩水。山林间,小溪旁摆下了棋盘,谢安与兄弟和子侄轮流下棋,开始了车轮大战。谢玄暗自着急,但又不敢问。谢石是谢安的弟弟,他知道自己只能空挂一个大都督的名,有谢玄在,也就什么都不问了。谢安不慌不忙,行棋如行云流水,下得潇洒自如,得心应手。而谢石、谢琰和谢玄这些人,一个个心事重重,心不在焉心神不安,心里掂记着战事,棋下的前后矛盾,不是昏招败招,就是漏招臭棋。一个个就都败下阵去。直到日落西山谢安才尽兴而归。

三人深受谢安的感染,知道谢安定是胸有成竹了,所以回去后,各司其职,各练其兵,兵民们一看,也是人不慌,国不乱。军民上下,严阵以待。

在前秦兵马攻打下寿阳城后,令五万人马住守洛涧。秦军主将符融得到晋兵缺粮的消息后,马上请符坚火速出兵,以免晋军退走。符坚得到消息马上把大军留在河南项城,自领轻骑八千,星夜驰往寿阳。大都督谢石和先锋都督谢玄得知秦军人马未齐后,谢玄马上命五千精兵攻打洛涧。领兵的将刘牢之奋勇当先大破敌军,毙敌一万五千人,大获全胜。洛涧大捷,谢石命全军水路齐进,八万精兵声势浩大。秦军大败人心恐慌,寿阳城上符坚惊慌失措,看哪儿都是晋军,看着八公山上的草木,都象是晋兵。问为什么有这么多晋军?这就是成语“草木皆兵”的由来。随后在淝水两军的大决战中,晋军彻底打败了秦军,获得了淝水之战的决定胜利。

消息传到晋朝,谢安正在和宾客下棋,家人送上谢石谢玄的手书,他略瞟了一眼,心里已知里面要说之事,就随手把它放在旁边,好象没这回事一样,继续下棋。客人问信里说些什么,谢安若无其事地答道:子侄之辈已经破敌了。等棋下完了送走客人之后,谢安高兴地手舞足蹈,转身过门时,一脚踢在门坎上,把木屐的齿都碰断了!

三 求象棋小故事

象棋是我国文化的瑰宝,也是历经千锤百炼的智慧结晶,几千年来吸引著无数的爱好者陶醉神迷,反应出广大人民对於精神生活的渴求。在象棋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流传著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象棋故事,以下就让我们来欣赏这些精彩的故事。 第一节 楚汉相争 秦朝末年,当时国家大乱,人民生活困苦,群雄们为了解救人民,都以推翻秦朝、统一天下为目标。在众多群雄之中,有两位实力强大的领导者,一位是汉王刘邦,另外一位则是西楚霸王项羽,刘邦与项羽历经七年的对战过程,这就是有名的楚汉相争。 刘邦手下有一位大将军叫做韩信,有一次刘邦派韩信攻打赵国,韩信为了让士兵们头脑更聪明,所以发明了象棋 。韩信认为下象棋可以抒解压力、训练沙盘推演的功夫,於是鼓吹士兵们多下象棋,士兵们也透过象棋获得许多乐趣,暂时忘记了作战的辛苦。 在楚汉相争的时代,流传许多关於现在象棋规则由来的典故,以下我们一一介绍。 首先是红黑的由来。因为刘邦自称赤帝之子,赤就是红色,所以刘邦用红色的军旗作为代表。项羽年轻时,看到秦始皇出巡,车队上插著一面一面的黑色旗子,就像一条黑色的大龙走过,让项羽非常羡慕,从此爱上黑色。后来项羽骑马打仗,都骑著自己心爱的黑色乌骓,说明了项羽的军旗是用黑色作代表。 第二是红先的由来。有一次,刘邦和项羽两个人作了一个约定,目标是一个叫做关中的地名,他们比赛看谁的军队能够先进入关中,谁就获胜。项羽仗著拥有四十万大军,采用直线进攻追打秦军,刘邦则是采取迂回的方式,招揽秦军获得民心。结果刘邦先一步进入关中,这也是现行象棋红先的典故。 第三是楚河汉界的由来。楚汉相争开始的时候,项羽的实力比较强大,刘邦为了扭转被动局势,任用张良、萧何等人才。到了公元前203年,刘邦实力大增,项羽只好向刘邦求和,两个人达成以「鸿沟」为分界,刘邦掌管鸿沟西边,项羽占有鸿沟东边。这就好像现在的象棋,棋盘中间画有一道楚河汉界,用来区分红黑两国一样。 最后是王不见王的由来。楚汉相争最激烈的一战发生在鸿沟附近的广武山,当时楚汉两军隔著广武山对峙,代表汉军的刘邦站在山上对著项羽大骂,结果项羽生气地拿起弓箭,瞄准刘邦射了出去,这一箭还差点让刘邦丢了性命。现在象棋有一条将帅王不见王的规定,意思就是形成将帅见面的时候,轮到哪一方走子就能取胜,这就好像代表刘邦及项羽的将帅,朝对方射了一箭一样。 第二节 橘中之乐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住在巴邛(今四川一带)的大地主,家里庭院有一块橘园。有一天,地主在散步的时候,天空突然下起了霜雪,著急的地主赶快跑到庭院把橘子一棵一棵摘下来,摘著摘著,眼尖的地主发现有两颗橘子特别大,感到非常好奇。於是地主决定把橘子剖开来看,原来每颗橘子里都藏有两位白眉仙翁,他们面对面坐著谈笑下象棋! 仙翁们沉浸於对弈乐趣中,没有发现地主正在旁边。过了一会,一位仙翁开口说:「我们在橘子里下象棋的乐趣,不会输给在商山下围棋。只可惜找不到根深蒂固的橘子,刚下到精彩的时候,橘子就被摘下来了。」这时另一位仙翁肚子饿了,从衣袖里抽出一条形状像龙的草根来吃一口,并且用水喷它,草根竟然变成一条真龙,四位仙翁一起骑著龙,随著脚下缓缓升起的白云飞向天堂。 这则橘中象戏的故事出自《玄怪录》,作者是唐朝宰相牛僧孺。故事流传到后世影响十分广泛,也有人把这个故事解释为仙翁下围棋,不过据张如安先生研究,确认是象戏而非围棋 ,可见这则故事本身具有相当迷人的吸引力。 后来人们就称下象棋的乐趣为「橘中之乐」,并有"橘中之乐,不减商山″的典故,这也是著名象棋古谱《橘中秘》的命名由来。

麻烦采纳,谢谢!

四 踢足球和下象棋的故事

童话故事寓言作文:疯狂恶狗想吃掉天鹅。

鸭子帮助天鹅和恶狗搏斗。

恶狗咬了猫。猫被狗传播了狂犬病。

得了狂犬病的猫和恶狗一起把鸭子杀。

天鹅失去了鸭子的保护,危在旦夕。

关键时刻,打狗队员过来把恶狗和猫一起打。

理智的人类为了预防狂犬病,实现了禁狗令,不允许养狗。小鸟的生命再也不会被狗威胁了!

五 写学习下棋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和感受的作文

自己想

六 关于下棋的故事

下棋的故事

那天傍晚,我安排了分区活动。林林和同同选择了下棋,和他们临桌的是源源和俊俊。显然,源源和俊俊的棋艺略高一筹。大家都很喜欢下棋,摆好棋子,开始决一雌雄。林林平常很少下棋,今天好象很有赢的把握,因为他说在家和爸爸一起下过了。看来今天是一个展示的机会了。他们两两合作,一切都很平静而有序地进行着。一会儿,一阵哭声传来,原来是林林。“咦,好好的为什么哭啊?” “老师,俊俊总是来帮同同,帮了就不算了”林林伤心地哭着。原来是俊俊在旁边插了一手,林林输了。这时,旁边围过来好多小朋友,有的在抚慰林林,叫他别哭了,还主动拿来纸巾给他擦;有的小声地责怪起俊俊来——你干吗去帮同同啊,看棋是不可以随便说的;源源马上站出来说——不对不对,他是在教他们呀,他们不会下的。看来“观棋不语”与“互帮互助”已形成了对峙。

看着林林伤心的样子,我想马上去抚慰他,然后给故事中的主人公们一个评判——你不该去帮人家下棋;你不该遇到一点点小事就哭泣,这不是大班孩子的样子……可是旁边围了那么多小朋友,他们最有发言权了,让他们去评判不是更好吗?于是我把问题抛给了孩子们:赞成观棋不语的坐一边,赞成互相帮助的坐另一边,还有自己的想法的做中间。孩子们很快就坐好了,中间没人坐,两边人数差不多。于是,我请各组幼儿说说自己的理由。“观棋不语”队认为:“别人在动脑筋的时候不能打扰别人,让他们自己想办法好了”;“电视上的下棋比赛也都不说的,说了就没意思了。”“互帮互助”队认为:“不会时,教一教又没关系喽,永远不教就永远不会了”;“俊俊他是想帮助别人,我觉得俊俊是对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礼,说明我们的孩子都有自己的见解了,而且善于表达了。我想,该我出手了,于是,我话锋一转——“那么,怎么样做才能让大家都开心呢?有自己想法的人还可以再坐到中间来。你来教教俊俊该怎么做?林林做的对吗?为什么?”过了大概5秒钟时间,有三个小朋友坐到了中间,他们表明的态度差不多,都觉得俊俊帮助他们是对的,但在他们在正式下棋的时候不可以去帮助,要不就等林林同意了再教他们。林林哭也是不对的,哭不能解决问题,输了就输了,要勇敢一点。我看看旁边两队人马,对他们说:现在改还来得及,赞成这三个小朋友的还可以坐回来。小朋友都坐到中间来了。林林也已露出了笑脸,原来俊俊已经偷偷地向他道歉了。

七 中国象棋的小故事150字

中国象棋里车的故事

中国象棋,蕴涵深刻的理数。

象棋,称为象者,象也,演象之棋也。

象者,形而上之内景也,为形而下一切形式、变化之肇端。

皆言万物,万物者,万物并称也,有万有物,万言形而下,物称形而上者也。此与形象一词相呼应,形象者,形与象也,形讲形而下,象述形而上也。

棋逢对手,阴阳也。

卒五,五行也。卒后是炮,炮二,五行背后是阴阳也;炮打隔山,言阴阳者万后之物也,乃作用于万后之物也,故阴阳者,万物背后的变化。

阴阳之内为何?棋九,阴阳背后为九宫也。数用九而不用十,正是变化之所由也。车二,直行,走阴用阳也。阳之内,阴也,阴走阳,故马、象、士,讲阴之三层也:外层马,悍气也,故走日,日者,午也,午马走日,故可过河。象,本象也,故在本方,立四象,故走田。士者,与将为三才,神之三才也,在于心中动,不可出也,一阳二阴,以为辅,阴走阳,阳走阴。九宫之数,车二将一,为阳,马、象、士三走阳者而数二。

奇数者卒五、将一、六合也,五行之后有空中之主也。

过河者卒五、炮二、车二、马二,兵阴,炮阴,车阴,马阳,外影响者五运六气也。

守本者象二、士二、将一,内五行也。

直走者卒五、炮二、车二、将一,十成数在形而下,分内外为九外一内,得之者内也,而变化者九也,含五与四。

斜走者象二、马二、士二,三才也,六阴守四象而用阴阳。

八 我与中国象棋的故事300字

一尺见方的棋盘,纵横交错的线条,红黑三十二枚棋子,构成了中国象棋这一尺天地。

平常,我总爱和爸爸、同学下象棋,拚拚杀杀,胜胜败败,“棋”乐无穷。和别人下棋,胜了,兴高采烈,趾高气扬;败了,决不灰心,总结教训,下次一定能赢。不过,我对象棋的偏爱,更在于它对我的启发和帮助。

一次,我和爸爸下棋,开始势均力敌,渐渐地,爸爸的局势开始不稳定了。我很自信,觉得自己的阵地固若金汤,坚如磐石,便有些飘飘然了。我坐在椅子上,跷着脚,轻轻地哼着流行歌曲,身子轻轻晃动着。而爸爸却沉着身,紧锁双眉,目光在每个棋子上扫过,又直起身,注视一会儿棋盘。忽然,他眉毛一挑,眼睛里露出喜悦的目光,但很快又严肃起来。他把挡在“将”前面的“象”挪开,又注视起棋盘来。“哈哈!”我就盼着爸爸走这一步呢!急忙把自己的“车”挪到了爸爸“象”原来的位置上。我想这下赢定了,刚想站起来收拾棋盘,只见爸爸不慌不忙地把“象”挪了回来,把我的“车”吃掉了。“啊!”我大惊失色,懊悔之余,深深地体会到: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小心谨慎,绝不能草率行事。

另一次,我和爸爸下棋,十分被动。左半边虽然实力雄厚,但进攻不利。右半边兵力空虚,对方的攻势很强,防不胜防。正在这时,爸爸好像想起了什么事,离开了座位,去厨房了。我见机会来了,向厨房望了望,见爸爸还没回来,赶快从自己失掉的一堆棋子里摸出一只“车”,又把棋盘上爸爸的一只“车”拿走了。这偷梁换柱的把戏,不知是爸爸的疏忽,还是有意让我一盘,虽然我赢了这盘棋,却没有丝毫快活之感。我又感到:名不符实的虚荣是要不得的……

下棋,陶冶情操,锻炼思维敏捷,对我又有这么大的启发和帮助,我越发喜欢下象棋了。

希望楼主参考!

棋都有什么意思是什么成语是什么成语?

1

黄龙士,名虬,又名霞,字月天,江苏泰县姜堰填人。据徐星友《兼山堂弈谱》等书记载,他生干清顺治八年(1651年)或十一年(1654年).黄龙士天资过人,幼小时棋名已闻达四乡邻里。长大点后,父亲就带他到北京找名手对弈,从此黄龙士棋艺大进。康熙三年他在门宁初谒杜茶村时,他的棋艺距国手还差一截,第二次谒见杜的时候,他已一跃而为国手。他与在棋坛驰骋五十余年久负盛名的盛大有下过七局,获得全胜。吕书舱说他下棋如"淮阴用兵,战无不胜",在清初"群贤蔚起,竞长争雄"的状况中,黄龙士鹤立鸡群,"一切俯视之",夺得霸主地位。前辈大家周东侯,此时棋力亦在黄龙士之下了,其他棋手见了他更是退避三舍,不敢与之较量。人们将黄龙士尊为棋圣,他和思想家黄宗曦、顾炎武等人并称为"十四圣人",可惜黄龙士"享年不永",刚到中年便撒手人寰了。

《清代轶闻》上记载:徐星友初遇黄龙士时,黄授徐四子,几局后,授三子,待十局终了,徐星友遂成国弈。名家中“自三子进为国手,前此盖未有也。”

但是,徐星友成名后,不但不感恩于黄龙士,反而对黄龙士忌恨得要命。因为在当时,放眼天下,只有黄龙士名气高过徐星友,也只有黄龙士能胜他一着半势。所以,徐星友做梦都想除掉黄龙士,独霸棋坛。徐星友不是个笨人,更不想担个忘恩负义的罪名。那样的话,棋下的再好,也将不耻于天下了。思来想去,徐星友想到了玩物丧志上。三国时的刘备,是天下共仰的英雄、大豪杰,被周瑜施了“美人计”,还险些误入歧途。只是因为有了诸葛亮,他才跳了锦绣坑。重生霸主心。黄龙士不是刘备,也没有诸葛亮来救他,还怕他不上当?

据说,徐星友家业富足,金银盈屋。于是,他为黄龙士盖起了豪华的楼阁,恭恭敬敬地把恩师请到家中,每日锦衣玉食地供奉,前后宅遍置美女,夜以继日丝竹管弦,游宴不停,或命家人陪黄龙士狎名妓,酗美酒,总之是搞得灯红酒绿、纸醉金迷,花样百出。当时人都以为徐星友得名不忘本,善待恩师,无不啧啧称赞。就这样,黄龙士沉湎于声色犬马,三年之后,终于精力衰竭,一命呜呼了。

另有一说,黄龙士素来以“弈圣”自负,争强好胜,从不认负服输。一日,徐星友请来三位弈林中的高手,每人棋力只稍逊黄龙士而已。然后请黄龙士到自己家中,指着早已摆好的三副棋说:“这三个人的棋也属难得。我同时与三人对局,每次必负无疑。三人口出狂言,说是即使恩师到,以一对三也无胜算,不知您以为如何?” 果然请将不如激将,黄龙士当下请三人就坐,说是要“大杀三方“。结果,他东奔西走,轮流走子,这三人又都不是等闲之辈,直把黄龙士累得满头虚汗,殚精竭力,便出平生手段,才把这三盘棋赢了下来。不过,就在当夜,黄龙士终于因为劳累过度,吐血而。徐星友遂为天下弈林第一手。

也有人说,上述故事,都是小说家言,茶余饭后看看也无不可,却认不得真。《清代轶闻》在论徐、黄时就说,弈家积习,专好抬高自己,贬低别人。但徐星友著《兼山堂弈谱》,对黄龙士推崇备到,没有丝毫忌刻不敬的语言,不像能干出那些缺德事的人。也许因为黄龙士后,徐星友以国手擅名弈林四十年,难免有人嫉妒,就造出这些谣言来诋毁他。细想起来,这种说法似也不无道理。

黄龙士具有独特棋才,着子看似乎平淡无奇,但寓间极深,对手不易察觉,若敢于用强,他即随机应变,出奇制胜,迫使对手相形见绌,反以自困。邓元鏸推崇说:“龙士用思尤密,深入奥窍。当危急存亡之际,群已束手智穷,能于潜移默运之间,益见巧心妙用,空灵变化,出入生。”又说:“龙士如天仙化人,绝无尘想。”时人甚至将他同黄宗羲、顾炎武等哲人大家人并称为“十四圣人”,推为“棋圣”,足见其影响之大。

黄龙士对局实践对围棋发展的最大贡献,在于他转变了围棋的风格。在他之前,棋风局面狭窄凝重。黄龙士使棋风大变,在其之后,局面开阔,轻灵多变,思路深远。

对黄龙士的棋风特色,后人评价甚多。徐星友这样概括黄龙士的棋:"寄纤浓于滔泊之中,寓神俊于形骸之外,所谓形人而我无形,庶几空诸所有,故能无所不有也。""一气清通,生枝生叶,不事别求,其枯滞无聊境界,使敌不得不受。脱然高蹈,不染一尘,臻上乘灵妙之境。"总的来说,黄龙土对局时考虑全面,判断准确,力争主动,变化多端,不以攻杀为主要取胜手段。

黄龙士的棋著有《弈括》和《黄龙士全图》.此外,邓元惠还将黄龙士的七十盘对局集成《黄龙士先生棋谱》一本,黄龙士对局中的精华大都收在其中了。

特别值得提及的是黄龙土为《黄龙士全图》写的《自序》。这是黄龙土自己丰富经验的宝贵总结,较全面地论证了围棋的战略战术,见解独到精辟,发人深省。如他谈到布局和全盘战略时说。"辟疆启字,廓焉无外,傍险作都、扼要作塞,此起手之概。"谈到攻守和战术原则时说:"壤址相借,锋刃连接。战则羊师独前,无坚不暇:守则一夫当关,七雄自废。此边腹攻守之大势。"谈到对形势判断时说:"地均则得势者强,力竞则用智者胜,著鞭羡祖生之先,入关耻沛公之后,此图失之要。"谈到策略时说:"实实虚虚之同,正正奇奇之妙,此惟审于弃取之宜,明于彼此缓急之情,"这些都是黄龙士从对局实战中总结出来的真知的见,也显示出黄龙士自己的棋风。

至今日本棋界仍然钦佩他的高超棋艺。黄龙士对局轻灵多变,思路浑圆,局面开阔,气魄雄大。他所著《弈括》一书中有篇自序,是他实战经验的总结,见解精辟,发人深思,其中这样写道:“辟疆启宇,廓焉无外,傍险作都,扼要作塞,此起手之概。”这是说起手布局,要占大场要点,“作都”,“作塞“,使棋有根据和攻守要塞;要从局部设想到全局,从起点考虑到今后的发展,以达到“上乘灵妙之境”。除《弈括》外,黄龙士还著有《黄龙士全图》、《自拟谱十局》、《四大盘弈谱》等,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珍贵财富。

后人称黄龙士为“棋圣”,于清一代当之无愧。

2范西屏(又作西坪)名世勋,浙江海宁人,生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是四大家中的佼佼者,在袁枚的《范西屏墓志铭》和毕沉《秋学对弈歌序》等诗文中,对他的生平都有较详细的记载。

范西屏的父亲是个棋迷,直下到家道败落仍未尽兴。可惜棋艺始终不高,只把这一嗜好传给了儿子,范西屏三岁时,看父亲与人对弈,便在一旁呀呀说话,指手画脚了。真可谓天生棋才!

父亲见儿子与己同好,甚是欢喜,唯恐儿子和自己一样不成气候,当下带儿子拜乡里名手郭唐镇和张良臣为师,棋艺日见长进。不久两位老师的棋力都不及他了。父亲又送他拜山阴著名棋手俞长侯为师,俞长侯棋居三品。有这位名师指点,范西屏长进更快,十二岁时就与俞长侯齐名了。三年后,西屏竟已受先与先生下了。他与先生下了十局,先生完全不能招架学生的凌厉攻势,均败在学生手下。从此,俞长侯不再和他下棋。他十六岁时,便成为闻名天下的国手。

范西屏学成时,正值雍正、乾隆年间。他和俞长侯同住松江,受到棋艺家钱长泽的盛情招待。十余年后,范西屏再访松江,帮助钱长泽“晨夕参研”编成《残局类选》。

范西屏出名之时,天下太平,大官们多闲聊无事,他们争着拿银子请强手与范西屏较量,以此为乐。当时棋林高手梁魏今、程兰如、韩学之、黄及侣都纷纷败在范西屏手中。棋手胡兆麟,人称“胡铁头”,棋力甚凶猛,也常是范西屏手下败将,在《海昌二妙集》中老胡常常是被让二、三子的,但老却是榜上有名的国手,可见范、施的卓尔不群。

当时能与范西屏抗衡的,只有一个人,就是四大家之一的施襄夏。不过,据各种史料记载来看,施襄夏是长考派,显得思路不如范西屏敏捷灵活,两人对弈时,施襄夏常锁眉沉思,半天下不了一子,范西屏却轻松得很,似乎全不把棋局放在心上,甚至应子之后便去睡觉。有一回对局,范西屏全局危急,观棋的人,都认为他毫无得胜希望了,必输无疑。范西屏仍不以为然,隔了一会儿,他打一劫,果然柳暗花明,七十二路棋而复生,观棋者无不惊叹。

范西屏和施襄夏本是同乡、同学,年龄又相仿(范长一岁),未出名前,两人常在一起下棋。后来他们相继成为国手,便分道扬镰,各奔前程,相聚时便不多了。据《国弈初刊.序》引胡敬夫的话:范、施雍正末、乾隆初曾在京师对弈十局,可惜这十局棋的记录现已无处找寻。以后,乾隆四年时,范、施二人受当湖(又名平湖)张永年邀请,前往授弈。张永年请二位名手对局以为示范,范、施二人就此下了著名的“当湖十局”。原本十三局,现存十一局,施六比五领先。“当湖十局”下得谅心动魄,是范西屏、施襄夏一生中最精妙的杰作,也是我国古代对局中登峰造极之局。同代棋手对其评价很高。钱保塘说:“昔抱朴子言,善围棋者,世谓之棋圣。若两先生者,真无愧棋圣之名。虽寥寥十局,妙绝千古。”邓元穗认为这十局是棋中“至当”。

在当湖,范、施除对弈外,主要是教张永年和他的儿子张世仁、张世昌下棋。张氏父子都能文工弈,棋达三品,有“三张”之称。范、施教棋期间,与三张受子对局,后选出了精彩的二十八局,刻成《三张弈谱》一书。

范西屏和施襄夏棋力远在众多棋手之上,能与他们对子者寥若晨星,一般棋手者如张氏父子,受子后方可开局。当时受棋者从二子到十一子不等。凡让子者,均称指导棋,是当时培养后进的一种较为实际有效的方法。除此之外,范、施二人都亲自面授了不少门徒,为发展围棋事业做了很大贡献。

范西屏棋名已闻达四海,他的学生毕沅曾写了一首长诗《秋学对弈歌》,其中有这样一句:“君今海内推棋圣”。那时,范西屏还不到四十岁。

范西屏晚年客居扬州,当时,扬州是围棋的中心之一。范西屏居此期间,学生卞文恒携来施襄夏的新著《弈理指归》,向范西屏请教。(卞也是施的学生),范据书中棋局,参以新意,写成棋谱二卷。扬州盐运史高恒,为了附冀名彰,特以官署古井“桃花泉”名之,并用署中公款代印此书。这就是《桃花泉弈谱》。范西屏在扬州还写了其它围棋著作。

3

范西屏晚年并未完全放弃围棋实践,《墨余录》记载:嘉庆初年,范西屏前往上海。当时上海最优秀的棋手是倪克让,其次是宫加录等人。倪克让不屑与他人对弈,宫加录等人则在豫园设棋局与四方棋手下棋。范西屏一日来到豫园,见有人对弈便站下了。看了一会见客方将输,便给他出主意,旁边人不高兴了,对范说:“这是,旁观者不能多话。你既然会下棋,为什么不自己来决一胜负呢?”范西屏笑了笑,从怀里取出一大锭银子,对众人说:“这就是我的赌注。”看到这么多银子,所有的人都眼红了,纷纷争着要和范对弈。范接着说:“我下棋于不怕别人说话,你们可以合在一起和我对局。”棋没下到一半,对手们已经手足无措,一筹莫展了。于是有人赶紧去报告宫加录。宫加录赶到,范西屏坦然自若,先受先三子与他下了一局,宫加录输了。范西屏再让,宫加录还是输了。大家傻了眼。不得不去搬来最后的援兵倪克让。倪克让闻风而至,一见面,二活没说,伸手弄乱了棋盘,告诉众人:“这是范先生,你们哪是他的对手!”这消息很快就传开了,上海的富豪们纷纷请他教棋。范西屏在西仓桥潘家受先四子与倪克让下了棋,观棋者把对局情况记录下来,编成《四子谱》一书。

范西屏卒年不详,大文学家袁玫曾写过一篇《范西屏墓志铭》,其中卒年、岁数和葬处均未说明,只写了“以某月日卒,葬”。袁玫亡故于1797年,事实上此后史料上还有范赴沪对弈一事的详细记载。估计袁玫写墓志铭时,范西屏并未去世,是所谓“生吊生祭”,当然这是推测而已。

范西屏为人耿直朴实,他不求下棋之外的生财之道。有了钱财,也将一半分给同乡中的困难人家。袁玫对他的为人盛赞不已,说:“余不嗜弈而嗜西屏”。他认为那些“尊官文儒”都不及范西屏人品高尚。

范西屏的棋风,前人有不少总结。棋手李步青曾对任渭南说:“君等于弈只一面,余尚有两面,若西屏先生则四面受敌者也。”这是说范西屏全局观念特别强。李松石在《受子谱.序》中谈得更为详细,他说:范西屏“能以弃为取,以屈为伸,失西隅补以东隅,屈于此即伸于彼,时时转换,每出意表,盖局中之妙。”范西屏不很注重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更多地从全局着眼。具体手法就是“时时转换,每出意表”。这种手法不少棋手都有领教,评价甚高。施襄夏说:“范西屏以遒劲胜者也。”邓元穗说:“西屏奇妙高远,如神龙变化,莫测首尾”。“西屏崇山峻岭,抱负高奇。”毕沅在《秋堂对弈歌》中,也这样描述了范西屏的棋风:“淮阴将兵信指挥,矩鹿破楚操神机。鏖战昆阴雷雨击,虎豹股粟瓦尾飞。乌道偏师方折挫,余子纷纷尽袒左。忽讶奇兵天上下,当食不食全局破。”

清代棋艺家李汝珍谈到四大家时曾说:“此四子者,皆新奇独造,高出往古。而范尤以出神入化,想人非非。”对范西屏如此高的评价并非偶然,他不仅汲取了前人的全部经验,而且有所创见,有所发展。这从他写的《桃花泉弈谱.序》中,可以看出,在这篇《序》里,他先谈到下围棋“实用心之事”,他自己“自髫年爱习前贤之谱,罔不究心。”接着,他谈到了明代棋坛的情况:“有明作者,皆浑而不举,言先后,言虚实,言向背而已,”这是棋谱家的缺点,也是棋手的缺点。他又谈到清朝初年的棋手:“国初弈乐园诸公冥心孤诣,直造单微,于先后之中生先后,虚实之中生虚实,向背之中生向背,各就英分所极,自成一家。堂堂正正,怪怪奇奇,突过前人。”然后,他又谈到了他这一代棋手:“至三十年来,国手则不然,较大小于毫厘,决存亡于官冥。交易变易,时时存一片灵机;隔二隔三,处处用通盘打算。数至此,尽心至此,”范西屏认为,围棋之所以这样不断向前发展,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其不坐困千古也”。这充分说明范西屏不迷信前人的创新精神。李松石还说过这么句话:“范于弈道,如将中之武穆公,不循古法,战无不胜。”范西屏的可贵之处,还在于他并不认为围棋发展到自己这儿就停止了。他认为围棋的发展是无极限的。

范西屏的《桃花泉弈谱》二卷,也是我国历史上最有影响,价值最大的古谱之一,这本书,“戛戛独造,不袭前贤”,内容异常丰富、全面,精辟地记载了范西屏对于围棋的独特见解。此书则一出版,便轰动棋坛,风行一时,以后重刻版本很多,二百年来影响了无数棋手。

4清代棋坛除黄、范外的另一座高峰当推施襄夏了。

施襄夏名绍暗,号定庵。生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卒于乾隆三十五年(1771年)。他也是浙江海宁人,与范西屏是同乡。《扬州画舫录》上说,范、施二人系同母异父兄弟,此说未必真实。施襄夏在为《弈理指归》写的自序中较详实地记载了他的生平。

施襄夏从小就读于私塾,是个老实、文静的孩子。他父亲是位雅士,擅长诗文书法,也画些兰竹之类。晚年退隐家中,常焚香抚琴,或陪客下棋。施襄夏念完功课,便坐在父亲身边,看他抚琴下棋。渐渐地,他对这棋艺发生了兴趣,开始向父询问其中的道理。父亲对他说:"学琴需要'淡雅',而不能'繁枝',学棋需要'灵益',而不能'沾滞'。你瘦弱多病,学琴好些。"于是施襄夏开始学琴了。不过没过多久,父亲发现儿子对围棋的喜爱甚于琴。当时,比施襄夏年长一岁的范西屏从师俞长侯学棋,到十二岁时,已与老师齐名,这使施襄夏十分羡慕。父亲便也把他送到了俞长侯门下。开始范西屏要让施襄夏三子,一年以后两人就可以分先对弈。

在俞长侯那儿被先生让三子教了一年,施襄夏性格上争强好胜、不甘久居人后的优点在老师和天才师兄的激发下,成几何级数的增长,很快便能与范西屏分先争个高下了。其间,老棋手徐星友也曾让三子与施襄夏下过指导棋。老国手慧眼识真珠,非常看重这位少年棋手,把自己的棋著《兼山堂弈谱》赠给他。施襄夏也果然不负厚望,对这本名著认真钻研数年,受益很大。

施襄夏二十一岁时,在湖州遇见了四大家中的梁魏今和程兰如,两位长者都受先与他下了几局棋,施襄夏从中又悟出不少道理。两年以后,施襄夏又遇梁魏今,他们同游砚山,见山下流水淙淙,都很兴奋。梁魏今对施说:"你的棋已经下得不错了,但你真的领会了其中奥妙了吗?下棋时该走的就得走,该停的就得停,要听其自然而不要强行,这才是下棋的道理。你虽然刻意追求,然而有'过犹不及'的毛病,所以三年来你仍未脱一先的水平。"施襄夏细细体会了这番深刻的议论,意识到自己以前好高骛远,走了弯路。从此,施襄夏一变往日棋风,终于成为一代棋圣。

此后三十年间,他游历吴楚各地,与众多名手对弈,交流棋艺,五十岁以后,和范西屏一样,也客居扬州,教授学生,为培养下一代花了不少心血。他的学生很多,但他始终很谦逊。晚年在扬州,他还写了不少围棋著作,为后来棋手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施襄夏是在前人的基础上,以自己独特的面貌出现在棋史上的。在《弈理指归·序》中,施襄夏对前辈和同辈棋手有十分精粹的论述:"圣朝以来,名流辈出,卓越超贤。如周东侯之新颖,周懒予之绵密,汪汉年之超轶,黄龙士之幽远,其以醇正胜者徐星友,清敏胜者娄子恩,细静胜者吴来仪,夺巧胜者梁魏今,至程兰如又以浑厚胜,而范西屏以遒劲胜者也。"正是基于对其他棋手如此深刻的研究分析,施襄夏集各家之长,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史上一颗闪烁异彩的明星。

邓元穗说:"定庵如大海巨浸,含蓄深远","定庵邃密精严,如老骥驰骋,不失步骤。"深谋远虑,稳扎稳打就是施襄夏棋风的主要特点。施襄夏自己也说过:"盖穷向背之由于无形,而决胜负之源于布局也。"他在《自题诗》中写道:"弗思而应诚多败,信手频挥更鲜谋,不向静中参妙理,纵然颖悟也虚浮。"有人说这是当湖十局弈毕,后来居上的施襄夏批评范西屏的,其实应该说这是批评只学范西屏皮毛外在的那些后辈棋友的中恳之语。

施襄夏特别强调这个"静",他在《凡遇要处总诀》中说:"静能制动劳输逸,实本攻虚柔克刚。"这和他说的"化机流行,无所迹向,百工造极,咸出自然","棋之止于中止",是一个意思。"静"即是"自然",即是"止于中止",也就是当年梁魏今对施襄夏说的"行乎当行","止乎当止"。这并不是提倡被动。施襄夏一向重视争取主动,他曾说:"逸劳互易忙须夺,彼此均先路必争。"这与"静"是不矛盾的。"行乎当行,止乎当止",关键还在"行"和"止"都必须是主动的,这样才可能以静制动,以逸待劳,以实攻虚,以柔克刚,这正是施襄夏棋风的奥妙所在。

5

施襄夏在理论上贡献很大,他是在认真总结了前人棋著的得失之后,写出自己的著作的,他十分推崇《兼山堂弈谱》和《晚香亭弈谱》,但也大胆、尖锐地指出了它们的缺陷,他在自己的《弈理指归·序》中说:"徐著《兼山堂弈谱》诚弈学大宗,所论正兵大意皆可法,唯短兵相接处,或有未尽然者。程著《晚香亭弈谱》惜语简而少,凡评通当然之着,或收功于百十着之后,或较胜于千百变之间,义理深隐,总难断详,未人室者仍属望洋犹叹。二谱守经之法未全,行权之义未析也。"这种科学态度是难能可贵的,这使得施襄夏的著作较前人有了很大发展。他的《弈理指归》二卷,是我国古棋谱的典范,是施襄夏一生心血的结晶,可与《桃花泉弈谱》媲美。因此书原文是文言口诀,字句深奥,图势较少,钱长泽为之增订,配以图势,集成《弈理指归图》三卷。

施襄夏后,他的学生李良为他出版了《弈理指归续篇》,这本书的《凡遇要处总诀》部分,几乎总结了当时围棋的全部着法,是部全面论述围棋战术的著作,是我国古典围棋理论十分少见的精品。这些口诀,都是施襄夏平生实战和研究的心得,句法精炼,内容丰富。以范西屏、施襄夏为代表的康熙、乾隆时代的棋艺水准,是整个围棋发展史上的一座高峰。范西屏、施襄夏等人把围棋推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在施襄夏之前,围棋方面的理论除了《棋经十三篇》外,再没有任何人总结涉及,见到最多的是各种棋势的汇编和实战对局集册。而《棋经十三篇》对围棋方面大而化之,一般来说可以有助于对围棋规律的理解,但是起不到具体的指导作用。

施襄夏主要著作有《弈理指归》和《弈理指归续编》,《凡遇要处总诀》是后者书中的一部分。这两部书和范西屏的名著《桃花泉谱》相映成辉,在历史上齐名,同为古代棋书中的经典。由于施襄夏不仅棋艺高超,且有相当文学修养,他把自己对围棋理论方面的探索和理解结合上实战,撰写出的《凡遇要处总诀》更为世人传颂,其中所述下围棋的道理和规律,从深度上讲,有些内容已超过《棋经十三篇》。他的《凡遇要处总诀》化抽象为具体、变深奥为通俗、就芜杂为精当,表现出了施襄夏对围棋内在规律达到了哲学意义上的认识。

《凡遇要处总诀》所涉及的围棋理论大体分为三部分,

一.对全局的总览。

“起手据边隅,逸己攻人原在是。”大意是说:下围棋先走角再占边,占据了有利地形再攻击对方是下围棋根本的道理。兵法上讲“以逸待劳”,围棋上也是这个原则。

二.局部的战略方针。

“攻虚宜紧紧宜宽。”这句话讲的是攻击孤棋的原则。大意是,在攻击对方孤棋的时候,如果对方还处于弱小、松散、没有反击能力的情况,那么要逼的紧一些,不要留给它可以就地活棋的余地。相反,紧逼之后,对方的孤棋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有了一定的反击能力,那时攻击就要离它远一点,只是保持牵制就可以了。

类似经典的话还有:“两处有情方可断。三方无应莫存孤。”这两句话讲的是“切断”和对待自己的孤棋原则。大意是,对方的棋如果被“切断”为两部分以后,两处的棋都需要照顾处理,那么你的切断就是有意义的,否则你去“切断”就是无谓之举。从效率角度看就是无效行为,而围棋是非常要求效率的。

三.具体的情况下的应对方法。《凡遇要处总诀》还讲了许多具体情况下的应对方法,主要是围棋实战中技术,关于这方面的分析需要借助许多具体的围棋实战中的事例,配以围棋的技术图谱,如此超出了本书“漫谈围棋“的写作意图。只好割爱剩略。

施襄夏另外的一个特殊贡献是对前辈和同辈棋手的棋艺作了研究,对他们有十分精粹的论述,他在《弈理指归》中说:“圣朝以来,名流辈出,卓越超贤。如周东侯之新颖,周懒予之绵密,汪汉年之超轶,黄龙士之幽远,其以醇正胜者徐星友,清敏胜者娄子恩,细静胜者吴来仪,夺巧胜者梁魏今,至程兰如又以浑厚胜,而范西屏以遭劲胜者也。” 这些精到的评论不仅让我们能了解到历史人物的棋艺水平,也对我们学习他们的棋艺指点了要诀。

施襄夏特别强调这个“静”,不能浮躁,不能在乎一时一事的得失胜败,要忍得住寂寞,到了“静”的境界才能真正地把围棋的妙理参到。施襄夏在《自题诗》中写道:“弗思而应诚多败,信手频挥更鲜谋,不向静中参妙理,纵然颖悟也虚浮。”

在施襄夏的那个时代没有正规的围棋比赛,他和范西屏对弈的“当湖十局”是他棋艺水平的最高体现,也是后人学习围棋棋艺的典范,在中外围棋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理论更对无数的学习围棋的人起了永不磨灭的作用。

附录:施襄夏诗作九首(这是《弈理指归续编》前面的《题辞九首》)

纹楸数闰按周天,著自神尧启后贤。

毕竟璇玑循造化,个中元妙惜无传。

十三篇内皆真诀,大意包罗最可师。

诸谱醇疵何所适,别裁心印问来兹。

弈宗边角树根基,逸己攻人道在斯。

镇静中权推正面,自然不战屈人师。

已拚坐隐躁心捐,儒雅风流胜算全。

不似孙吴多诡诈,堂堂正正自天然。

一枰角智关成败,黑白争雄见是非。

熟读指归诸总诀,源流万派得先几。

九宫变化指归篇,弈理渊源已尽钻。

复恐中途迷一本,更将常法细重宣。

布置无形推动静,行机有象贯虚灵。

须知中道原无异,莫误旁门失典型。

弗思而应诚多败,信手频挥更鲜谋。

不向静中参妙理,纵使颖悟也虚浮。

移形变幻孰探微,未测端倪昧所归。

参透阴阳知向背,正奇妙用本天机。

《庄子》中的20个成语典故

A. 象棋都有什么阵法

没有什么阵法,你只有看对方走的棋,见招拆抬,如果你想用个什么阵法,你的棋艺会一进反退的!因为你想的量用别人的棋,不是你自己的,在走棋时你想的是怎么去再现别人已经用过了的招!

B. 疯狂猜成语一个围棋和许多星星和一个大罗什么成语

星罗棋布

[xīng luó qí bù]

解释:罗:罗列;布:分布。像天空的星星和棋盘上的棋子那样分布着。形容数量很多,分布很广。也作“棋布星罗”、“星罗云布”。多形容房屋等密集 。

出自:汉·班固《西都赋》:“列卒周匝,星罗云布。”

示例:到了晚上,那电气灯,自来火,~,照耀得彻夜通明,光辉如同白昼。

◎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十五回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数量多分布广

近义词:浩如烟海、漫山遍野

反义词:寥若晨星

C. 看图猜成语,图上是象棋,上面都是军和马

单枪匹马[dānqiāngpǐmǎ]

解释:原指打仗时一个人上阵。比喻行动没人帮助。

出自:五代·楚·汪遵《乌江》诗:“兵散弓残挫虎威,单枪匹马突重围。”

示例:冯寡妇大骂那些女人是熊包,自己~,趁人们在街上歇晌的当儿,故意在大街上向村西头走。

◎冯德英《迎春花》第十三章

语法:联合式;作主语、定语、状语;指独立作战

出处

五代·楚·汪遵《乌江》诗:“兵散弓残挫虎威;单枪匹马突重围。”

例句

朱强~地闯深圳,想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来。

D. 比较著名的棋都有什么棋

说起棋的种类来,目前还未见到权威的统计,有一篇文章说有188种之多,这恐怕是个很保守的数回字。常见的或主流答的有中国象棋、国际象棋、围棋、军棋、跳棋以及网上流行的五子棋。至于民间杂棋的种类,则不可胜数,如潮州地区就有厕棋、脚区棋、旋回棋、策反棋、赶虎棋等等。

E. 中国象棋的每个棋子都有什么典故

关于中国象棋的起源和发展史 关于中国象棋的起源有多种说法:有的认为起源于古代传说中的神农氏;有的认为起源于传说中的黄帝;有的认为起源于周武王伐纣时期:“象棋,武王所造,其进退攻守之法,日月星辰之象,乃争国用兵战斗之术。以象牙饰旗,故曰象棋。” 更多的认为是秦末楚汉相争时的产物。韩信发明象棋,用以锻炼将士的攻杀能力。证据是后世象棋盘上常刻有“楚河汉界”的字样。《楚辞·招魂》有:“?蔽象棋,有六博些;分曹并进,遒相迫些;成枭而牟,呼五白些。” 《说苑》有:“雍门子周以琴见孟尝君,说:‘足下千乘之君也,燕则斗象棋而舞郑女。’” 如果是根据以上的内容,在战国时候六博棋已经在贵族之间流传开去,并开始以象棋称呼六博。不过由六博演变为象棋,由始至终只有古籍提过,没有任何实质的考古证据能够证明这点。无论起源于何时,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受到当时战争模式的影响,人文社会的影响,在走法以及规则上不断地创新,包括兵种的增多。 若从文物出土的角度看,中国象棋成型于北宋,定型于南宋(见南宋诗人刘克庄《象弈一首呈叶潜仲》诗中描绘了棋盘、棋子的形式和下法,与现在流行的下法相同),发展于明朝。基本上最初每个朝代都略有不同,是通过不断的完善才成为今天的样子。 有名家说,中国象棋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实践经验总结,其传统性和封闭性更明显,不了解中国封建文化,就不了解中国象棋。

F. 描写古人下棋(什么棋都行)的句子

棋谚告诉我们:“河界三分阔,智谋万丈深”。下棋就是一场斗智:“象棋似布阵,点子如点兵”。

下棋的根本策略是什么?棋谚说:“兵贵神速,抢先入局”。

下棋讲究“先”字,棋谚有“弃子争先”;“宁失一子,不失一先”;“得子得先方为胜,得子失先方为败”。

谈到棋子的走法时,棋谚说:“马行日,象走田,炮隔山打,车走直线,将帅不出城,小卒一去不复返”。

谈到下棋的心态,棋谚说:“临杀勿急,稳中取胜”。强调稳慎时又说:“一招不慎,满盘皆输”。

棋谚还谈到了象棋各子的威力,车:“一车十子寒”。“车正永无沉底月”。马:“马有八面威风”,“马蹬四方”,“马跳连环不用车”,“马踩无棋”。炮:“空头炮,凶恶难当”。卒:“卒坐宫心,老帅发昏”。将:“老将出马,一个顶俩”。

讲到象棋各子的威力欠缺时,棋谚又说:“输棋只因出车迟”。“低头车,阵势虚”。“马退窝心,不也昏”。“马跳边,易被歼”。“炮进冷苍,难兴风浪”。“孤炮难鸣”。“单车寡炮瞎胡闹”。“高将多危”。“老卒无功”。

马炮争雄互不相让时,棋谚概括两句话:“开局炮胜马,残局马胜炮”。

棋谚还辨证地阐述棋子之间的相克相生:“当头炮,马来招”。“摆上羊角士,不怕马来将”。“马卒难破士相全”。“缺士怕马,缺相怕炮”。“缺士怕双车”。

棋招中最忌什么?棋谚说:“象眼谨防塞”,“马怕蹩脚”,“车入险地”,“炮勿轻发”,“臭棋乱飞象”,“无事不支士”,“将忌暴露”。

什么形势最危险?棋谚说:“连车重炮 *** 马,城里老将挨打”。“车临头,马挂角,老将活不了”。“小卒坐大堂,将帅活不长”。

下棋的艺德有何讲究?棋谚对旁观者的要求:“观棋不语真君子”。对当局者的要求:“举棋不悔大丈夫”。

棋谚还告诉人们下棋时不要太在乎输赢时说:“胜败乃兵家常事”。“棋是木头块,输了再重摆”。

棋谚还对人间一切事物做了一个精辟的论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象棋谚语是否包含了人生的真谛?大家说了算。所谓人生如棋啊!

G. 想问下棋(什么棋都可以)有什么趣事

陈毅拜棋师

陈毅是个棋谜。爱好下棋,即使在两军对垒、炮火连天的战场,也要忙中偷闲,杀它两盘,过一把瘾。

"皖南事变"之后,陈毅代理新四军军长.

苏中战役打响之际,他住在苏北根据地的一个村子里,房东是一位军属,当家是位私塾老先生,还有婆媳俩。

有一天,陈毅偶尔听到房东婆媳会下棋,就要和大娘走一盘。大娘说是跟老头子学的,首长喜欢下棋就带信叫老头子回来。陈毅说:不,我去登门求教。

一天,陈毅趁着战事之暇抽个空去私塾学堂拜访了老先生,并说明了来意。

老先生望了陈毅一眼,便从墙上摘下挂着的棋盘,擦去了灰尘,又把钉的黑将取了下来,对陈毅说:“与人下棋,从来都是执黑,而且是用钉子把老将钉了的,因为我下棋从不动老将。今天你是客人,我破例了。”

于是两人开始对弈。第一局陈毅执红棋猛冲猛打,尤其中炮锐不可当,老先生招架不住,陈毅狠杀一番,片刻旗开得胜。后面两局老先生眉头紧锁,虽不轻易发动攻势却步步为营、无懈可击。第二局,两人战成了平局。战至第三局,虽然陈毅很想取胜,招招稳扎稳打,但老先生没有丝毫破绽,两人最终又不分胜负。

当时,陈毅因有公务在身,只好就此收手,恋恋不舍地走了。

过了一段时间,陈毅打了胜仗,再次带着部队来村子休整。遂想起上次下棋的事,于是,他便又去找那老先生下棋。

老先生见到陈毅显得很高兴。这一次老先生没有拔掉钉的老将,他边整理棋盘边乐呵呵地说:“上次我破了例,这次不动将了,请将军先行吧!”

听老先生这么一说,陈毅也开动了脑筋。陈毅觉得老先生也太不谦虚了,暗想等我子力一出动,看你的老将往哪里跑。

于是陈毅又摆下了厉害的当头炮。

两人开始过招,陈毅却连输三盘。第一局,他想以稳对稳。可谁知,老先生稳中蕴动,机关早成,待陈毅发觉时,败局已定,回天无力,老先生尽管不动老将一步,却轻而易举地战胜了陈毅;第二局,陈毅以攻带守,仍未奏效,又败一局;第三局,陈毅尽管苦思冥想,考虑周密,迭出绝招,竭尽全力,无奈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到最后还是“束手就擒”。再看老先生,三局虽早过了百余招,老将却始终未动。陈毅不禁连连说道:"好棋好棋!",老先生笑笑说:"过奖过奖."

陈毅大惑不解,诧异地问:“老先生,前次你动了老将,我一胜两和;今天你不动老将,我怎么连战皆输呢?这是怎么个道理嘛?请老先生指教。”

老先生捋捋胡子,笑吟吟地说道:“你上次来,我知道你是位首长,同时又听说在苏北将要打仗。那次对弈,战事正紧,我想,您是前线总指挥,战斗之前不能挫伤指挥员的锐气。现在,几个大仗都胜了,眼下战事一毕,全军凯旋,您正在兴头上,此乃戒将军胜利之后头脑之昏也!我要你连败三局,好让你冷静一下头脑啊!至于下棋不动老将嘛,与人世一样,又是一番道理。”

烂柯山的故事

烂柯山位于浙西衢州市郊15公里处的石宝乡,又名石室山、石桥山。柯,指斧子的木柄,“烂柯”一名的来历,缘自一个古老的传说。

民国《县志》称:《遗愁集》记载,晋代有个名叫王质的樵夫,一天上山砍柴走进一处石室中,看见两个老人正坐在里面下围棋,就走上前立在一旁观看。老人给他一枚状如枣核的东西,含在嘴里便不觉得饥渴。一局还没下完,王质回头一看,发现砍柴用的斧柄已经烂了。王质赶紧下山回家,谁知家中面目全非,原先的父老乡亲早已不在人世。一打听,已历时两代,从此就有了“烂柯棋根”之说。但据晋虞喜《志林》所载,王质在石室所观下棋者,不是两位老人,而是两个童子。

还有一种传说,见于郦道元《水经注》书中记载工质伐木至石室中,并非观童子下棋,而是听四个童子弹琴唱歌,人迷忘返。结果斧子柄都烂了。

这是一个十分古老的传说,有关樵人进山、看仙人对奕。斧柄烂尽的情节,流传甚广,以烂柯山遗迹自称者,全国各地并不少见。但衢州烂柯山,是唯一被我国道教的道书列为“洞天福地”和“青霞第八洞天”的。所谓“洞天福地”,即指道教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名山胜境。唐代杜光庭《洞天福地岳读名山记》一书中记载,全国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所以人们一致公认,衢州不仅是烂柯山的发源地,而且是中国围棋的棋根之乡。“烂柯”之典故,也早已盛传棋界,久负胜名。

H. 半盘象棋都是红子其中有一个黑子打一成语

黑子应该是将

所以这个成语可以说是

败军之将!

I. "棋"都有哪些种类

棋的种类多到有188种,最常见的是象棋,围棋,军棋,跳棋。

J. 都有什么棋

围棋,象棋,国际象棋,将棋,跳棋,五子棋,斗兽棋,陆战棋,军旗,五步棋,五道,

围棋的历史故事

鹏程万里、庄周梦蝶、螳臂当车,这些想象奇幻、构思巧妙的成语,都出自集哲学与文学于一体的《庄子》。你知道吗?脍炙人口的经典成语背后,都有一个饶有趣味的小故事。今天就和我一起重温这些成语,感受其中的浪漫与哲思。

朝三暮四

这个故事源于《庄子齐物论》。

有一年碰上粮食欠收,养猴子的人对猴子说:“现在粮食不够了,必须节约点吃。每天早晨吃三颗橡子,晚上吃四颗,怎么样?”这群猴子听了非常生气,吵吵嚷嚷说:“太少了!怎么早晨吃的还没晚上多?”养猴子的人连忙说:“那么每天早晨吃四颗,晚上吃三颗,怎么样?”这群猴子听了都高兴起来,觉得早晨吃的比晚上多了,自己已经胜利了。

其实橡子的总数没有变,只是分配方式有所变化,猴子们就转怒为喜。那些追求名和实的理论家,总是试图区分事物的不同性质,而不知道事物本身就有同一性。最后不免象猴子一样,被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所蒙蔽。

朝三暮四的原意是指实质不变,用改换名目的方法使人上当。宋《二程全书·遗书·十八·伊川先生语》:“若曰圣人不使人知,岂圣人之心是后世朝三暮四之术也?”遗憾的是,后来应用这个成语的人,并不十分清楚朝三暮四的出处,把它和“朝秦暮楚”混淆了。而后者指的是战国时期,秦、楚两大强国对立,有些弱小国家一会儿倒向秦国,一会儿倒向楚国。就象十年前美苏争霸时期,有些非洲国家时而倒向美国,时而倒向苏联。朝三暮四本来与此无关,但以讹传讹,天长日久,大家也就习惯把“朝三暮四”理解为没有原则,反复无常了

成者英雄败者贼

这个故事出于《庄子盗跖》。

在春秋这个社会(其实不限于春秋),小的盗贼被抓起来,而窃国大盗却成了诸侯。齐桓公小白杀了他的哥哥才当上齐国的国君,当上国君后又把嫂子据为己有。对这样的人,著名的贤人管仲却心甘情愿地辅佐他。齐国的大臣田常杀了齐王,窃取了齐国,自己当了齐王。对这样的窃国大盗,圣人孔子也毫无愧色地接收了田常送给他的钱。要是议论起来,这种事情真是让人不足挂齿,可是连圣贤都对他们没有非议。其实这事有什么奇怪呢?《尚书》上说:“孰恶孰美?成者为首,不成者为尾。”

在后来的社会也是这样。北宋苏轼在《孔北海赞序》中说:“世以成败论人物,故(曹)操得在英雄之列。”可惜的是,庄子、苏轼这样的大声疾呼不常听到。与此相对的一个成语是“不以成败论英雄”。作此呼吁者多半是失败的一方。XX被打败,逃到台湾。台湾的报纸议论起来,就经常用“不以成败论英雄”这个词。

实际上,公平地说,庄子的观点有点脱离实际。俗话说“时势造英雄,而非英雄造时势”,英雄也好,平民也罢,都不能脱离当时的历史去看待他们,用今人的眼光去看四大发明,肯定觉得技术落后而不是先进,可在当时的科学环境下,是非常了不起的大事。重要看这些英雄们是否促进了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对当时和后代的人民大众是否做出了大的贡献。

鹏程万里/扶摇直上

这个故事出于《庄子逍遥游》。北冰洋里有条鱼,名字叫做鲲,鲲的躯体,不知道有几千里大。鲲后来变成一只鸟,名字叫做鹏。鹏就是传说中的凤凰。鹏的背就不知道有几千里长。当海风吹起的时候,鹏就飞往南极。它乘着旋风直飞上九万里高空,鼓动双翅,仿佛是遮住天空的云,溅起的水花,就有三千多里。

后来,人们把一个人有远大的前途叫做鹏程万里,把仕途顺利称为扶摇直上。唐朝诗人李白曾说:大鹏一朝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我国***有起名为万里的,就是根据这个典故,取鹏程万里的意思。

记得故乡有个村子叫“槐树下”,村里的人都姓石。甲、乙两户人家同时生了儿子。还没上户口的时候,有一天,甲、乙两家的母亲(孩子的奶奶)在路上遇见了。甲母就问乙母:“你家孙子起的什么名字?”乙母说:“叫鹏飞。”甲母听了摇摇头说:“不好听。鹏啊鹏的,跟打枪一样。”乙母回家后连忙和家里人商量改名。过了几天,两家都去报完户口了。甲母和乙母又在路上碰到。甲母问:“你家孙子现在叫什么名字了?”乙母说:“叫石磊。你家孙子呢?”甲母说:“我家孙子啊,他叫鹏飞。”这个鹏程万里的名字就这样被甲家骗去了。

无中生有

道家认为世间万物都是从“无”开始的。从“无”生出“有”,又从“有”发展成万物。《庄子齐物论》指出,小到生命,大到宇宙,都有一个开始,在开始之前有一个未曾开始的开始,还有连未曾开始都未曾开始的开始。宇宙之初的形态是“有”,在“有”之前是“无”,还有连“有”和“无”都没有的“无”。忽然间有了“无”,不知道“有了‘无’”到底是“有”呢还是“无”。

这话听起来有点玄。不过老子早就说过:“玄而又玄,众妙之门。”道家认为:“天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应用到《易经》就是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直至无穷。但是事物一开始,首先是“无中生有”。

庄子的“无中生有”理论,和现代的宇宙大爆炸理论有相似之处。大爆炸理论认为大爆炸是宇宙的起源,也是时间和空间的开始。在此以前(其实没有什么以前),一切都是“无”。

道家对“无”非常看重。老子曾说:一个车轮有三十根辐条,可是中间必须空出来,才好安放车轴。中间空出来的地方,看起来什么也没有,可是正因为那儿什么也没有,才有放置车轴的用处。一座房子中间必须留有空间,人才能住进去。这个空间仿佛什么也没有,可是如果没有这个“什么也没有”的空间,房子就不叫房子了。正是这个空间,使房子具有了人们建筑它时所要求的功能。事实上,房子的功能就在这个“无”上。

“无中生有”本来是道家的哲学思想,后来人们用它的字面意思,一般把无中生有形容为胡说八道。庄子对此也无可奈何。

越俎代庖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传说中,有一位杰出的领袖叫唐尧。在唐尧的领导下,人民安居乐业。可是唐尧很谦虚,当他听说隐士许由很有才能的时候,就想把领导权让给许由。唐尧对许由说:“日月出来之后还不熄灭烛火,它和日月比起光亮来,不是太没有意义了吗?及时雨普降之后还去灌溉,对于润泽禾苗不是徒劳吗?您如果担任领袖,一定会把天下治理得更好,我占着这个位置还有什么意思呢?我觉得很惭愧,请允许我把天下交给您来治理。”

许由说:“您治理天下,已经治理得很好了。我如果再来代替你,不是沽名钓誉吗?我现在自食其力,要那些虚名干什么?鹪鹩在森林里筑巢,也不过占一棵树枝;鼹鼠喝黄河里的水,不过喝饱自己的肚皮。天下对我又有什么用呢?算了吧,厨师就是不做祭祀用的饭菜,管祭祀的人也不能越位来代替他下厨房做菜。”

题意解说

庄子三十三篇里,由庄子亲手执笔而成的,事实上只有内篇七篇。其余的外篇、杂篇,皆是庄子的门人假托庄子之名所写。研究庄子的学者,大持此见解。

庄子的生卒年代和一生经历皆不详。不过,史记一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庄子是宋国蒙县(现在的河南商邱)人。名周。曾为蒙县的漆园吏。他的出生年代大致和梁惠王、齐宣王同时。所以,我们可以认定庄子大约是公元前四世纪后期的人物。

庄子将支配万物的根本,命名为“道”。他认为,以“道”来观看一切事物,是没有任何区别的.(万物齐同)。再者,应该和道一体化(也就是说。成为一个无相的状态)、来接纳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此如才能获得自由,毫无束缚地生活。达到这种修养境界,就称为“心齐”,也叫作“坐忘”。他排斥“人为”,因为人为会损伤自然。所以,在人为观点中认为最无用的东西,实际上,应该是最有用的;庄子针对这个道理,提倡价值的转换。

后来,庄子和主张自然无为处世哲学的老子思想融合了,成为老庄思想的系统。对后世的生活方式,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明镜止水

正在流动的水,是无法照出任何相貌的;但是静止的水,却像是一面镜子,能够虚心坦白地接受一切事物。因此,所谓“明镜止水”,就是形容能够以宁静坦诚的心情面对任何事物的一种心性境界。出典于“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

螳臂挡车

以螳螂舞动镰刀似的双臂对抗车子的情形作为譬喻,劝人不要自不量力。鲁国的颜阖性情相当刚烈,有一次被聘为卫国太子蒯聩的师傅。他从来不曾担当过如此重要的职位,内心的惶恐可想而知。于是,只好求教于卫国的大臣蘧伯玉大夫,请教如何教导太子。蘧伯玉大夫就针对他的行为,引用螳螂的例子来规劝他:“任何物体靠近螳螂的时候,即使靠近它的是一辆车子,它也照样挥动镰刀似的臂,奋力抵抗,这实在是因为螳螂无法辨清自己的身分,而太过于相信自己能力的缘故。你现在的情形亦正和螳螂一样,你太高估了你自己的能力,所以才会不智地想去当太子的老师。如果你过分地坚持自己的意见,必定会遭受太子的不满。所以你务必要小心从事。”

每况愈下

战国时有一个叫东郭子的人,听说庄子对“道”很有研究,就去向庄子请教,问他“道”到底在什么地方。

庄子说:“我讲的‘道’各处都有,无处不在。”

“那请您具体指明它在哪些地方,可以吗?”东郭子非常客气。

庄子不加思索:“在蚂蚁洞里。”

东郭子非常奇怪:“道,是很高尚的东西,怎么会存在于这么卑下的地方?”

庄子又说:“‘道’,在稗草、砖瓦碎石之中。”

“这不是愈加卑下了吗?”东郭子更为奇怪。

庄子继续说:“我的‘道’在屎尿之中!”

东郭子听庄子越说越低下,心里很不高兴。

庄子这才向解释:“要满足您的要求,把‘道’的本质说明白,就得像在集市上检查猪的肥瘦一样,愈是猪的下部,愈能看出猪的肥瘦。因为猪腿的下部是最难长膘的,如果腿部也长满肉,其他部位当然更肥了。所以,我今天告诉您‘道’所在的地方,尽是卑贱的地方,这些地方都有‘道’,那么‘道’存在于其他的地方,也就不言自明了。”

“噢,原来是这样。”东郭子很佩服庄子的才学。

这个故事出自《庄子·知北游》。原来的意思是说,越从低微的事物上推求,就越能看出道的真实情况。后来意思逐渐转变为表示情况越来越糟糕的意思

薪火相传

人类文明诞生的标志是火的使用。在西方神话中,火是普罗米修斯从上帝那里偷来的。偷火的英雄普罗米修斯由于给人类带来了火,自己做出了牺牲,被上帝惩罚做无尽的苦役。神话归神话,其实是原始人从雷击等天然火灾中获取了火种,从此告别了茹毛饮血的野蛮时代,开始了文明的历史。

由于获取火种十分不易,古人对火种非常珍惜。部落里派有专人看守,不时往火堆里添柴,以防火种熄灭。在古代,照明、取暖、做饭都靠燃烧木柴。木柴在古代叫做"薪"。当薪被点燃的时候,它本身的燃烧是有穷尽的,但前柴烧尽,后柴又燃,火种传续下去却是没有穷尽的时候了。这就叫"薪火相传"。(见《庄子养生主》)

中国传统文化的四大文明中唯有薪火相传是延续至今的文明。在传统文化中也十分重视“传承”、“师承”。例如道家传自老子和庄子,儒家传自孔子。道教中的全真派传自宋朝王重阳。

唐朝有一个围棋国手叫王积薪。“积薪”是收集柴火的意思。相传有一次他在山里住宿。半夜听到店主人:一位老婆婆和她的儿媳妇在黑暗中用口述棋谱的方法在下棋。棋法十分精妙。王积薪暗暗地把棋谱记录下来,觉得比自己的水平高出很多。到了早晨,婆媳俩都不见了,王积薪才知道她们俩是神仙。这个棋谱后来被称为神仙谱。

后来发明了蜡烛,这种文明的延续也被叫做“传灯”。宋朝的有一部佛教文献叫《传灯录》(释道原著)。意思是为佛教做出贡献的和尚虽然相继去世,但他们的智慧却能世代相传。

呆若木鸡

出自《庄子·达生》:“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这只鸡一点儿反应也没有,像是木头做的,这样的鸡已经具备了所有的格斗才能。

东施效颦

出自《庄子·天运》:“故西施病心而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其里。”西施心口疼痛,捂着胸口,皱着眉头行走,邻居中有一个丑女看到了,认为皱着眉头很好看,回家后也捂着胸口,皱着眉头行走。

一饮一啄

出自《庄子·养生主》“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人生的命运早在出生之前便注定了。也指做事情都有一定的定数。

得心应手

出自《庄子·天道》:“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动作不快也不满,心里想的与手上做的能够相对应。

劳而无功

出自《庄子·天运》:“是犹推舟于陆也,劳而无功。”就像硬要将船推到陆地上,去运载货物一样,是徒劳无功的。

神工鬼斧

出自《庄子·达生》:“梓庆削木为,成,见者惊犹鬼神。”梓庆用木头雕成一个钟形的乐器。这个物件非常精巧,人们看了都认为只有鬼神才能造出这样的东西。

昭然若揭

出自《庄子·达生》:“今汝饰知以惊愚,修身以明污,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也。”现在你自己装扮的很有才干,使得众人惊吓,修养自身以显示别人的污秽,丝毫不去掩饰,就像举着太阳和月亮行走一样。

以火救火

出自《庄子·人间世》:“是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用火去救火,用水去救水,这是愚蠢至极啊。

从容不迫

出自《庄子·秋水》:“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鲦鱼在水里从容不迫地游,这是鱼的快乐。

屠龙之技

出自《庄子·列御寇》:“朱泙漫学屠龙于支离益,单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朱泙漫去屠龙大师支离益那里学习了屠龙的技艺,花费了千金家产,掌握了技术,但是没有应用屠龙技术的机会。

过河卒子的典故

围棋的历史故事

 对于围棋在很大程度上反应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精髓, 是在中国发展最广的艺术,是中国的国粹,也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游戏之一。那么中国围棋的历史典故有哪些呢?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相关故事,望大家能够喜欢。

 举棋不定

 公元前559年,卫献公得罪了大臣,上卿孙林父和亚卿宁殖发动了政变,推翻了 卫献公的统治,改立卫殇公为君,献公不得不逃到齐国去避难。十二年后,宁殖 的儿子宁喜当上卫国的左相,而卫献公也在齐国的帮助下占据了卫国夷仪这块地盘,并开始图谋恢复君位。卫献公派人找宁喜谈判,要求他废黜卫殇公而拥戴卫 献公,并以复位后让他独掌国家大权为条件。宁喜犹豫再三,还是同意了卫献公 使者的劝说。卫国大夫太叔文子知道了这件事,说:?宁喜看待国君还不如下围 棋,日后定不能幸免于祸难。下棋的人举棋不定,就不能胜过对手,更何况安置 国君这样重大的事情呢?九代相传的卿相,到宁喜这里就要灭亡了,这是多么可 悲的事情啊!?宁喜后来果然被杀。这就是成语?举棋不定?的来历。?《左传》

 王粲复棋

 三国时,?建安七子?之一王粲博闻强识,过目不忘。一次,王粲看人下棋,棋 局乱了,王粲凭着记忆,重新摆出了原来的棋局。下棋人目瞪口呆,不敢相信自 己的眼睛。他们用布把复盘的棋局盖起来,请王粲再重摆一遍。王粲胸有成竹, 第二次摆出了打乱前的棋局。下棋者揭开罩布,两下一对,不错一子。 ?《魏书?王粲传》

 费祎考棋

 费祎是三国时蜀国的大臣,聪敏干练,识悟过人,诸葛亮后,蜀国的军政大权 主要由他掌握。公元245年,魏国大军直扑蜀境,形势万分危急。费祎奉命出 征,大夫来敏前来践行,希望与费祎下一盘围棋作为告别,费祎爽快答应。两人 对坐,来敏执白先行,招招都是强手。费祎神色镇定,防守得法。来敏见无隙可 乘,且棋势露出多处破碇,于是推盘认输,他恭贺费祎说:?大战在即,我所以 要和你对弈,其实是要看看你的胸襟气度。现在我相信,你是抵御敌人的最好人 选。?果然,费祎到前线后,坚壁清野,凭险固守,使魏军久攻不下,露出疲 态,再若强行攻击,必为蜀军所乘,不得已全线撤退。 ?《蜀书?费祎传》

 弈秋诲棋

 弈秋是中国历史上见于记载的第一位棋手,大约生活在战国初期,由于棋术高 明,当时就有很多年青人想拜他为师。他有两个学生:一个诚心学艺,十分专 心;另一个大概只贪图弈秋的名气,虽拜在门下,并不下功夫,弈秋讲棋时,他 心不在焉,探头探脑地朝窗外看,想着鸿鹄什么时候才能飞来。飞来了好张弓搭 箭射两下试试。两个学生同在学棋,同拜一个师,前者学有所成,后者未能领悟 棋艺。所以孟子说:?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这便 是成语?专心致志?的来历。?《孟子》

 巢毁卵破

 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独断专行。朝中重臣孔融为人耿介刚直,多次 指陈曹操的不是,令曹操又忌又恨。建安十三年,曹操暗中授意属下诬告孔融图 谋不轨,判处其弃市之刑。孔融被捕时,他七岁的女儿和九岁的儿子在家里下 棋,有人通风报信让他们快逃,但他们不为所动,仍坚持下棋。他们说:?哪有 巢毁而卵不破的道理呢?兄妹俩镇定自若的行为震动了曹操,他害怕此两人日 后为父报仇,于是下令把兄妹俩也给处了。 ?《世说新语》

 顾师言镇神头势

 唐朝大中年间,日本国王子神头王来朝,皇上便集合各种艺人,摆上珍馐佳肴来 款待他。神头王非常喜欢下围棋,而且棋艺高超,在日本国从没输过。皇上命棋 待诏顾师言陪他下棋,且要赢他,以显大唐人才之盛。

 两人下到第三十三手的时候,还胜负未分。顾师言怕完不成皇帝交给的任务,便 凝神思考,很久才落下一子。神头王细视棋局,顿时瞠目结舌,投子认输。这一 招棋,后来被称为?镇神头势?。

 神头王输了以后,对接待他的大唐官员说:?陪我下棋的.待诏,在大唐能排第 几?顾师言本是大唐的第一高手,官员故意骗他说:?只排第三。?神头王 道:?我来大唐没有别的愿望了,只想见见贵国第一国手的风采。?官员回答 道:?王子您只有赢了第三,才能见第二;赢了第二,纔可以见第一。现在王子 连第三都赢不了,怎么能轻易就见第一呢?神头王听罢,一声长叹:?原来小 国的第一,还不如大国的第三啊! 《太平广记》

 阮籍呕血

 西晋名士阮籍是?竹林七贤?之一,为人放诞,不拘小节,然而生性至孝。有一 日,他正和朋友对弈,忽然有人来报,说他的母亲病故。朋友提议暂时终局,待 他处理完母亲的丧事之后,择日再战。阮籍摇了摇头,坚持不肯,一定要先决胜 负不可。棋局终了,阮籍饮酒两斗,放声大哭,呕血数升,几乎丧命。?《晋书?阮籍传》

 王质烂柯

 东晋时,信安郡樵夫王质入石室山中伐木,见两童子对弈,便将斧子放在地上, 驻足观看。也不知看了多久,两童子顺手给了王质几枚枣核状物,王质吃下后遂 不觉饥饿,继续专心致志地看棋。一局棋尚未下为,一童子忽对王质道:?你怎 么还不回去?王质如梦初醒,忙去取斧子,却发现斧柄全已朽烂不堪。回到家 里,物是人非,原来山中一局棋,世上已百年。?《太平御览》

 换子逐客

 唐代元和年间,东都留守吕元应一日正与门客下棋,送来了大量公文,要他立即 处理。吕元应拿起笔准备批复。下棋的门客趁机迅速偷换一子。哪知门客的这个 小动作,吕元应看得一清二楚。他批复完文件后,不动声色地继续与门客下棋, 最后门客胜了这盘棋。第二天,吕元应就请这位门客走了,谁也不知为什么,连 那位门客自己也不明其中原由。临行时,吕元应照例送了许多东西,以礼相待。 十多年过去了,吕元应终因重病不治行将离开人间,他把儿子、侄子叫到床前, 向他们讲述了十年前与门客下棋的那段往事,说,?当时偷换了一个棋子,我倒 并不介意,但由此可见此人心迹卑下,不可深交。你们一定要记住这些,交朋友 务必慎重。?说完,便与世长辞了。

 天元定乾坤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民不聊生,群雄并起,逐鹿中原。当时有一个虬髯客张 三,为人豪爽仗义,心有大志,也想伺机起兵。他从朋友李靖处听闻了李世民之 才,希望能与其先见上一面再谋后计。双方相约在刘文静的府上会面,李世民应 邀而至,虬髯客张三见其神采奕奕,气度不凡,心里争霸中原之念已经消减了不 少,但终究他还是邀李世民在棋盘上切磋一番。张三一坐定就抓起四子摆在四个 角的星位上,嘴里还高呼一声?老虬四子占四方?。此时的李世民已经心知肚明 对方的来意,他不慌不忙地执起一子,放在棋盘的天元上,朗声道?小子一子定 乾坤?。

 李世民棋艺远胜张三,虽然自动让四子,但他把第一手下在了天元,可谓始终掌 握主动。中盘过后,张三所占的四个角已被吃掉其三。当李世民又拿起一枚棋 子,要向最后一角发起进攻时,张三托住了前者的手,说道:?中原大地已归公 子所有,东南一隅,山高路远,就请公子交托于我。?后来,李世民开创大唐盛 世,张三自领十万大军渡海东征,当了扶余国的新王。?《太平广记》

 玄奘解棋

 唐代著名高僧玄奘自幼喜爱下棋,家中收集有历代秘谱,他曾潜心研究,并能推 陈出新。当时,有一位国手曾问他有关围棋的问题,他精辟地说道:?棋盘象征 宇宙。天体由三百六十部分组成,所以棋盘纵十九道,横十九道。棋盘共三百六 十一目,那多出的一目就是天元,即黑星,意为?太极?,表示宇宙的本体。三 百六十一是古代日历全年的天数,四个角分别为春夏秋冬,白子和黑子分别表示 白昼和黑夜。棋盘和棋子就这样象征着天地。?那位国手听到对围棋的这番新颖 和透彻的解说,不由十分钦佩玄奘的学识。

 弈棋忘忿

 李讷是唐朝时高丽人,代宗时官至同平章事,封陇西郡王。又曾任仆射之职,实 为宰相之职。李讷性情急躁,但酷爱下棋,下棋时神情安详,极其宽容温和。每 当他急躁得大发脾气时,家人就悄悄地将围棋放到他面前。李讷一见围棋便马上 和颜悦色,拿起棋子摆弄棋局,于是就把满腔怒气完全丢到脑后了。?《古今谈概》

 棋差一着

 宋太宗赵光义酷爱围棋,常宣棋待诏贾玄与其对弈。贾玄艺高出太宗不止一筹, 但为了不让天子扫兴,每次对局总是不多不少仅输一子。宋太宗也清楚自己是被 相让了,起先他并没有点破,可日子久了,便对这种?常胜?渐渐失了兴致。一 日,他下定决心,执意要让贾玄拿出真本事来与自己大战一盘。听闻圣意后,贾 玄自是连连推辞,但太宗另有高招?故意让贾玄三子。不过即便如此,贾玄还 是以精准的一路之差输棋。宋太宗失望之余马上要求再下一盘,并警告贾玄,若 是再输可就要革去官职了。

 第二盘棋开始,下到中盘时出现了一个?三劫循环?,双方都不能退让,按规矩 应判为和棋。面对这一结果,宋太宗要求再来第三盘,而且还加重了警告力度 贾玄若胜,能获赐绯衣,倘不敌,便会被抛进污泥浊水中。www.weitaoy.com

 结果第三盘依旧和棋,因为贾玄被皇帝强迫性地让了三子,所以就算是输了。不 过待他被侍卫扔进荷花池后,突然又高呼了起来。原来,贾玄的手里头还握着一 枚子没算呢!见此情景,宋太宗不禁笑了起来,而后又赐予绯衣。?《古今谈概》

;

围棋起源于什么时候?在古代有何传说?

关于过河卒子的典故如下:

象棋规则中卒子只能向前,不能后退,过了河之后可以横着走,威力更大。比喻只能前进,不能后退。出自:张友鸾《秦淮粉墨图》第62回:这是做了过河卒子,只有拼命向前的时候呀!反义词有:进退自如,过河卒子是中性成语,可作宾语、主语;比喻只能前进,不能后退。

成语出处

刘绍棠《狼烟》二十四:“花言巧语蒙哄不了二位老人家,甜言蜜语也迷惑不了二位老人家,于是心慌意乱,闭上眼睛,手捧着怦怦乱跳的胸口,失悔自己的冒险进城,然而已经骑虎难下,只有做一名过河卒子了。

拓展知识:

中国象棋是起源于中国的一种棋,属于二人对抗性游戏的一种,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由于用具简单,趣味性强,成为流行极为广泛的棋艺活动。

中国象棋是中国棋文化,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源远流长,趣味浓厚,基本规则简明易懂。中国象棋在中国的群众基础远远超过围棋,是普及最广的棋类项目,中国象棋已流传到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中国象棋使用方形格状棋盘,圆形棋子共有32个,红黑二色各有16个棋子,摆放和活动在交叉点上。比赛开始后,双方交替行棋,消灭掉对方的皇帝棋子("将"或"帅")即可获得胜利。

起源传说

中国象棋起源于中国。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在其所著《中国科学文化史》中明确提出,国际象棋也是中国人的创造。

他详尽地分析了中国古代游戏——六博与天文、象术、数学的关系,他说:“只有在中国,阴阳理论的盛行促使象棋雏形的产生,带有天文性质的占卜术得以发明,继而发展成带有军事含义的一种游戏。

围棋的起源典故

说起围棋,那可是我们国人的骄傲,围棋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的黄帝、尧舜时期。西晋有一位很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同样也是张良的后代,叫“张华”,写了本书叫《博物志》,其中就说道:“尧造围棋以教子丹朱”。书中还提到另一位上古贤王“舜”,觉得自己的儿子“商均”不够聪明,也曾制作围棋教子,在1964年版的《大英百科全书》中就采纳了这种说法,甚至将围棋的发明的确定时间定在了公元前2356年。

南宋有一位大儒唤作“罗泌”,在他的《路史后记》当中,把围棋的故事讲的就更加精彩了。他说:“尧娶妻富宜氏,生下儿子丹朱,但是丹朱这家伙行为不好,是个问题少年,让老爹很头疼,有一次尧郁闷的来到汾水之滨,看到两位老神仙对坐松树下,划沙为道,以黑白行列如阵图!舜一看这两位仙风道骨,世外高人,一定有大智慧,就赶紧上前把自己的苦恼就都说了,想听听两位的高见。一仙曰:丹朱善争而愚,当投其所好,以闲其情。就手指着沙道的石子说:此为弈枰,亦名围棋,局方而静,棋圆而动,以法天地,自立此戏,世无解者。尧帝很开心,就向两位神仙学习了围棋,学好之后就把丹朱叫过来学,还别说,自从丹朱学了围棋,性格也沉稳了,也爱读书了,人也变聪明了,还成为了世界围棋界的始祖,据说还成了史上围棋第一高手!”

围棋的三种起源说法

可见当初聪明的古人发明围棋的本意就是为了开发智慧!当然了自古围棋起源,也有的说是“占卜、星象”之说,也有的说是“为了军事作战”之说,以及起源于“河图洛书”之说。这三种说法是最有名的。军事作战之说,李夫子觉得是很有道理的,因为古代战乱频繁,军事学知识逐渐积累起来,你看围棋的棋子是落在棋盘上,按照规则是不能移动的,表面上看起来是静止的,但是由于子与子的衔接,一旦活起来,那确是万马奔腾,势不可挡!这一个子落在棋盘上,你别觉得是孤立的,但是将它们串联起来却能产生巨大的威力。

这和军事上的运筹帷幄、调兵遣将,用兵作战讲究虚虚实实,确实是有几分相似的。据考证,两汉时期也有人把围棋当作兵法,在《隋书经籍志》当中,还有棋谱被收入兵书的记录。而第三种说法就是围棋来源于河图洛书之说,历史上是最有名也是最有意思的。什么是河图洛书呢?各位小伙伴有没有听说过?都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图案。有兴趣的可以查查,千万别觉得好像河图洛书不过就是黑点、白点,横线、纵线,然后组成的图吗?有何玄机呢?大家都知道我们传统的经典之一,相传是周文王姬昌所做的《周易》,它是起源于伏羲八卦,而伏羲八卦正是源于河图洛书,而且河图上排列成数阵的黑点和白点就蕴藏着无穷的奥秘。在洛书上,纵、横、斜三条线上的三个数字怎么相加,这个和都等于15,可以说十分的奇妙。国内外的学者对此进行了长期的探索研究,认为这是中国先民心灵思维的结晶,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第一个里程碑。

围棋的奥秘与神奇

那这跟围棋有什么关系?因为河图洛书的黑白点遵循的就是“单数为白点,属阳;双数为黑点,属阴”这个规律!看一下围棋的棋盘和棋子,再对比一下河图洛书的方形图案和黑点白点,还真的颇为神似,就算是不懂围棋,我们应该也知道,围棋别看规则简单,但是下法变幻多端,玄妙莫测,被称作人类智力游戏的最后一个堡垒,那跟河图洛书演化出的奕理有很多相通之处了!

白子代表的就是《易经》中的阳,而黑子代表的就是《易经》中的阴。黑白两色棋子与阴阳相对应,象征了黑夜与白昼的交替。经过科学统计,围棋下起来有“10的170次方”种可能性。而各位知道吗?宇宙中的原子数也只有“10的80次方”个而已,所以从古至今人们赋予了围棋很高的地位,围棋也被历朝历代的文人君子们当作必修的功课之一,而前面讲到的开启智慧、锻炼思维、使人变得聪明等等,还只是围棋最基本的一个功能。

“观棋烂柯”的由来

不知道各位小伙伴了不了解围棋还有一个别称叫做“烂柯”,这“烂柯”是怎么回事呢?这个名词出自南朝梁任昉的《述异记》中,书中说道:“信安郡石室山,晋时王质伐木,至,见童子数人,棋而歌,质因听之。童子以一物与质,如枣核,质含之,不觉饥。俄顷,童子谓曰:何不去?质起,视斧柯烂尽,既归,无复时人。”

翻译过来就是说“晋朝有一个人叫王质,有一天他在信安郡的石室山,去砍柴,忽然看到几个童子在大西边的石头上正在下围棋。这哥们也是个棋迷,就把砍柴用的斧子放在西边地上驻足观看,看了多时,童子说:你该回家了,王质起身去拿斧子时,一看这斧柄,也就是斧柯已经腐朽了,磨得锋利的斧头也绣得凹凸不平了。王质就非常奇怪,回到家里以后发现家乡已经大变样,无人认得他。提起此事,有几位老者说,那是几百年前的事了!原来王质去石室山打柴,误入了仙境,遇到神仙。仙境一日,人间百年。”后来人们就把“烂柯”作为围棋的一个别名,这也是“观棋烂柯”这个成语的由来。

弈秋讲棋磨练心智

当然了,这是神话传说,当不得真。可是在历史上确实有很多书记录了许多关于围棋的故事,同样很精彩。比如说在《孟子告子上》这本书里,孔子的得意门生孟子就曾经给当时的齐威王讲过这么一个关于围棋的故事。他说在战国时期有个围棋高手叫做“弈秋”,这也是中国历史上见于文字记载的第一位棋手。棋术高明,当时有很多的年轻人想拜他为师,其中有两个学生,一个十分的实在,是诚心求教,另一个大概就是想镀个金,然后沾点弈秋的名气。所以每回弈秋讲棋的时候,第一个学生都是聚精会神,而第二个学生就很不专心,老走神,探头探脑的朝窗外看。

最终在一代名师的教导下,第一个学生最终学有所得,而第二个学生就只能回家带孩子去了!孟子就通过这个故事告诉齐威王说,大王下围棋就如同做人、做事,贵在坚持、贵在有恒心、贵在心无旁骛、专心致志,世间万物,莫不如此!这同样也是成语“专心致志”的由来。

透过围棋看兵法韬略

那么还有一些史书,比如说在《蜀书费祎传》中讲过一个“费祎考棋”的故事,“费祎”是谁呢?熟悉三国的朋友都知道,他是三国时蜀国的大臣,诸葛亮真正的接班人。在诸葛亮去世以后,蜀国的军政大权主要由他来掌握。由于三国乱世,蜀国总是处于战争状态,公务也是非常繁忙,可是“费祎”却游刃有余,非常的聪明干练。史书称他是“识悟过人”,小山高的文件搁他那,他只要眼睛一扫,就知道文件的主要内容了,堪称古代的扫描机,过目不忘,而且行政效率还极高。每天只有早晨和傍晚的时候稍微处理一下政务。其他时间这个“费祎”就是吃饭、喝水、下围棋。

而且要下围棋,就一定要下个天昏地暗,酣畅淋漓。当时在蜀国还有一位深受诸葛亮器重的大臣叫“董允”,曾经给“费祎”代班过一阵,他自己也想学着“费祎”早晚办公一会儿,剩余的时间下围棋,结果不到十天人就焦头烂额了,频频出错。其实董允就是在邯郸学步,他以为“费祎”下围棋好像是在玩,其实他是把棋盘当作沙盘,在执子、落子间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演练着自己的雄才伟略,思考着战争中可能会用到的奇谋良策。

话说公元245年,魏国大军当时直扑蜀境,情势十分危急,当时已经是大将军的“费祎”奉命出征,大夫“来敏”前来践行,希望和“费祎”下一盘围棋,作为告别!“费祎”很爽快的就答应了,旁边一位将领一看,急忙加以阻拦,说:“将军,眼下魏兵就打过来了,十万火急,请您不要下棋了,专心对付魏军,好吗”?可是“费祎”却微微一笑说:“没关系,一盘棋而已”。于是两个人对坐,来敏是执白先行。看到这,懂围棋的朋友可能会说不对,咱们现在的规则不是执黑先行吗?其实那个时候他执白先行,“费祎”也没办法。

总之来敏这下起围棋来变化复杂,招招强手,就直接想把“费祎”赢了。可是“费祎”却是神色镇定,防守得法,看起来很平静,其实暗藏杀机,结果来敏一看对方防守是滴水不漏,无隙可乘,自己反而是越下越心急,越下越胆怯,其实破绽也是越来越多,最后只得是推盘认输!他起身恭贺“费祎”说:“大战在即,我之所以和你对弈。其实是想看看你的胸襟气度,现在我相信你是抵御敌人的最好人选。”果然,“费祎”到前线后是坚壁清野,凭险固守,使魏军久攻不下,露出疲态,魏军统领一合计,再若强行攻击,必为蜀军所乘,所以不得已全线撤退。这就是“费祎考棋”的典故!

围棋传奇之“天元定乾坤”

在宋代有一本书,叫《太平广记》堪称古代文言纪实小说的第一部总集!你别看这是小说,但是有纪实性质的,这本书也是保留了汉唐时期社会文化的各种资料,从中可以寻觅、探索正史不载,或者载而语焉不详的种种社会心态、事项、风俗,其也具有相当高的史料价值。这本书就讲了一个“天元定乾坤”的传奇故事。话说隋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逐鹿中原。民间有一个虬髯客叫做“张仲坚”,也就是比较有名的唐朝风尘三侠之一。据说他原是扬州首富张季龄之子,因为出生时长得太丑了,他爹就想着杀了得了,反正也不知道是不是我的种!后来获救从师于昆仑奴,艺成以后也是豪爽仗义,心有大志,欲起兵图天下。

他有一个特别好的朋友,就是后来唐朝的知名元帅叫“李靖”,这李靖是李世民的人,因为虬髯客知道李渊有个儿子叫李世民,好像是能文能武,气度非凡,就希望通过李靖的介绍,能和李世明见上一面,搞不好自己以后当上大王了,或者当上皇帝了,能让李世民当个下手。结果,张仲坚一见到李世民,立马是惊为天人,因为这小伙子帅气逼人、气宇轩昂、谈吐不凡,张仲坚就自己心就先虚了,看来将来夺取中原和我没啥关系了!但是和李世民见都见了,来都来了,他就想试试李世民,就在棋盘上请求来切磋一下。

张仲坚是武林高手,他一坐定就抓起四子,摆在四个角的星位上,嘴里还高呼一声,“老求四子占四方”。李世民多聪明,就知道这哥们不是善茬,于是也是不慌不忙地执起一子,放在棋盘的天元这个位置上,朗声道,“小子一子定乾坤”。于是乎,两个人就开始在围棋盘上捉对厮杀起来!其实虬髯客“张仲坚”的棋艺那也是相当精湛的,自己还是挺有自信的,可是开盘李世民竟然主动让了四子,让他觉得必赢无疑,可没想到,李世民那才是当世的围棋高手,虽然说自己让了四字,但是他的第一手下在天元这个位置,始终掌握着主动,结果中盘过后,张仲坚所占的四个角已经被吃掉三个了!

当李世民又拿起一枚棋子向最后一角发起进攻时,张仲坚立马拖住了李世民的手说“中原大地已归公子所有,东南一隅,山高路远,就请公子交付于我否?”这一盘棋下来,张仲坚是彻底服了,他认为只有李世民才配得上是王者荣耀,于是就把全部的家产赠与李靖,以帮助李世民统一天下,自己黯然离开。后来李世民果真是开创了大唐盛世,而这个虬髯客混的也不错,自领10万大军渡海东征,当了南蛮扶余国主。这正是“手谈标昔美,坐隐逸前良。参差分两势,玄素引双行。舍生非假命,带不关伤。方知仙岭侧,烂斧几寒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