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成语学习 成语学习
成语典故泾渭分明与棋文化的关系研究-成语泾渭分明和棋文化有关
tamoadmin 2024-11-01 人已围观
简介问题一:"琴棋书画"是什么意思? 琴棋书画 ( qín qí shū huà ) 解 释 弹琴、弈棋、写字、绘画。常以表示个人的文化素养。 出 处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五:“唐高测,彭州人。聪明博识,文翰纵横。至于天文历数,琴棋书画,长笛胡琴,率梁朝朱异之流。” 问题二:琴棋书画是什么意思? 作为古代的大家闺秀一定要会琴棋书画.所谓琴.就指古筝.棋,指得是围棋.书.是指文化、
问题一:"琴棋书画"是什么意思? 琴棋书画 ( qín qí shū huà )
解 释 弹琴、弈棋、写字、绘画。常以表示个人的文化素养。
出 处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五:“唐高测,彭州人。聪明博识,文翰纵横。至于天文历数,琴棋书画,长笛胡琴,率梁朝朱异之流。”
问题二:琴棋书画是什么意思? 作为古代的大家闺秀一定要会琴棋书画.所谓琴.就指古筝.棋,指得是围棋.书.是指文化、知识.画,是指要会画毛笔画.
是大家闺秀的就一定要会弹古筝.下围棋.一定要知识渊博.会的东西要多
问题三: *** 中的琴棋书画是什么意思 激起欲望的方法!
问题四:琴棋书画什么寓意 琴棋书画 ( qín qí shū huà )
解 释 弹琴、弈棋、写字、绘画。常以表示个人的文化素养。
出 处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五:“唐高测,彭州人。聪明博识,文翰纵横。至于天文历数,琴棋书画,长笛胡琴,率梁朝朱异之流。”
问题五:琴棋书画喻意象征什么? 琴棋书画,弹琴、弈棋、写字、绘画,即“文人四友”。表示个人的文化素养。
问题六:琴棋书画文化含义是什么? 采纳
问题七:琴棋书画分别指什么? 琴 指的是声乐音律,乐器有瑶琴,古筝,洞箫等。。。
棋, 指围棋 黑白子,
书 指的是书法,包括楷书,隶书,行书,草书,蝌供文等,
画 指的绘画,不过这只是古说法,
其次还有诗,酒,花,分别指诗词歌赋,酿酒品尝,养殖技术,还有茶艺。
问题八:琴棋书画得棋是什么意思 琴棋书画中的棋是指,棋,乃围棋。围棋可谓中国的国棋,自古以来就有“纵横十九道,迷煞多少人”之说。一张方圆不及二尺的棋盘上一十九纹棋纵横交错,泾渭分明。三百六十一枚黑白棋子错落有致,实则虚之,虚则实之,变幻无常,包罗万象。“平、上、去、入”四棋位随机应变。下棋手法有反扑、倒靴、双飞燕等,令人眼花缭乱。对弈表面上只有黑白棋子的排布,实则是个智、胆识、耐力的比拼,它包含了的无上,“如圆盖,陆地似棋局。黑白分,往来争。”这人生百态尽现于棋局之中,刀光剑影、攻守胜负皆隐于对弈之内,因而让人如疾如醉。围棋体现出了我国文化中蕴藏着的智慧与。。。
问题九:琴棋书画是什么意思? 弹琴、弈棋、写字、绘画。常以表示个人的文化素养。
问题十:琴棋书画是什么意思? 作为古代的大家闺秀一定要会琴棋书画.所谓琴.就指古筝.棋,指得是围棋.书.是指文化、知识.画,是指要会画毛笔画.
是大家闺秀的就一定要会弹古筝.下围棋.一定要知识渊博.会的东西要多
求60个成语加解释。
1. 优美的四字词语有哪些100个
优美的四字词语有:十全十美、美景良辰、至善至美、美不胜收、水天一色等。
一、十全十美 [ shí quán shí měi ]
释义:各方面都非常完美,毫无缺陷。
出处:清·陈朗《雪月梅传》:“贤侄出门也得放心,岂不是十全其美。”
二、美景良辰 [ měi jǐng liáng chén ]
释义:良:美好;辰:时辰。美好的时光和景物。
出处:南朝·宋·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
译文:好时辰、好景致、好心情、高兴事,这四种情形很难同时具备。
三、至善至美 [ zhì shàn zhì měi ]
释义:最完善,最美好。
出处:茅盾《三人行》七:“他渴望着震撼着宇宙的大风暴,而且他又把这个理解作为翻掌间便立现了至善至美世界的‘奇迹’,因而对于生活的实际的转变——在矛盾混乱中所产生的向前进展,他就不能了解,而且反感到丑恶。”
四、美不胜收 [ měi bù shèng shōu ]
释义: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
出处:清·曾朴《孽海花》:“清词丽句,觉得美不胜收。”
五、水天一色 [ shuǐ tiān yī sè ]
释义:水光与天色相浑。形容水天相接的辽阔景象。
出处:唐·王勃《滕王阁诗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译文:落霞与孤雁一起飞翔,秋天的江水和辽阔的天空连成一片,浑然一色。
2. 成语的特点(举例说明)1、成语的特点。成语主要有两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源远流长。
⑴源远。指成语沿用的历史性,例如:成语“有恃无恐”最早见于《左转·僖公二十六年》“室如悬罄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沿用历史了。“打草惊蛇”出自唐朝段成式所写的一个故事中“汝虽打草,吾已惊蛇”一句,至今至少千年以上。“捕风捉影”最早出现在宋朝朱熹的《朱子全书学一》,“两面三刀”最早出于《元曲灰阑记》,“南腔北调”最早出现在清朝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这些成语都有一二百年甚至八九百年的沿用历史了。
⑵流长。指成语使用上的社会性。成语为人民群众所接受,在书面或口头上广泛使用的。像一些来自古诗词中的成语,它们是从不同时代的诗词中截取的原文,因为它们或寓意深刻,或形象生动,是全诗的警句、名句,被人民群众喜爱,广为使用和传诵,得以流传。例如“春风得意”“平分秋色”“山雨欲来风满楼”“朱门酒肉臭,路有冻骨”“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等。
第二个特点是定型不变。成语是一种定型的固定词组,绝大多数由四个字组成。当然,三个字,五个字,甚至更多字数构成的也有。如“一溜烟”“更上一层楼”“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己所勿欲,勿施于人”等,但这毕竟是少数。为什么成语以四字居多呢?这和汉语的特点有关,汉民族讲话,在音节上大都是成双成对的。汉语讲究四声,读起来能产生声音上的美感,四个字的结构能适应这种声调的各种变化。《诗经》这部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中305篇基本上都是四字一句,这种四字句,结构短小精悍,活泼明快,读起来抑扬顿挫,在后来相当长的一个历史阶段中,影响着诗人,作家,而诗人、作家的作品,又影响着人民群众的语言。成语基本上源于古书和人民群众的口语,因此成语以四字为多。
而且成语既要能表达深刻复杂的思想,又要极其概括精炼,过长过短都不行,四个字最为合适。
成语有固定的结构,它的结构和组成部分不能随意更改或变动。有的成语里有一组近义词或反义词。例如,“三言两语”中的“言”和“语”是意思相近的词;“大同小异”中的“大”和“小”、“同”和“异”都是反义词,这些都不能随便更换。再如,“奇装异服”中“奇”“异”同义,“装”和“服”同义,有人将“奇装异服”写成“奇装衣服”,表面看只是写了个错别字,其实反映了没弄清成语的结构。例如,“两虎相斗”不能说成“三虎相斗”,“南腔北调”不能说成“东腔西调”,“盲人瞎马”不能说成“盲人瞎驴”。
四字结构的词语很多,有人专门为它们起了个名字叫“四字格”,其中有些原来就是成语,有些原来不是,用久了也就成了成语。我们现在有很多成语就是这样发展来的。
2、成语的来源
成语都是有来源的。一是来自于群众口语,一是来自于书面,有案可稽。首先介绍出自群众口语的成语。
3. 成语的特点成语不同于一般的词语临时性组合,它有几个与众不同的特点:
1.历代沿用:
成语极多是历代沿用下来、重要历史事件、古籍中的神话寓言、经典名言等。即使是民间俗语,也有不少是自古有之,它们被使用了上千年,故明显带有文言色彩。能流传至今者,均久经时间洗礼,故它们都是千锤百炼的精彩之作。
2.完整意义:
成语大多从历史故事。神话寓言或经典名言概括而来,故不能单凭成语字面意思来理解,否则容易发生误解。故使用时,必须了解该成语的来源。典故及其发展变化,才能真正理解真正含义。
3.结构凝固:
成语多数由四字构成(又称四字格成语),在长期使用时,已凝固成一个整体,不能任意改变其结构。
成语中每个字一般不能随便更换。
例如:“掩耳盗铃”不能说成“掩耳偷铃”,“亡羊补牢”不能说成 “亡牛补牢”。
4.词语次序一般不能随意颠倒:
例如:“深谋远虑”不能说成“远虑深谋”,“标新立异”不能说成“立异标新”。
5.民族性内容:
成语跟汉族的历史背景(如朝秦暮楚、三国鼎立)。地理环境(如逐鹿中原、泾渭分明)。经济生活(如雨后春笋、茶余饭后)及文化风俗(如棋逢对手、龙飞凤舞)等,有着密切联系。
6.形式简洁:
成语的基本形式是四字格,但原文多是一段话语,这就需要改造原文,压缩成四字。这格式能符合汉人成双作对的心理,容易上口,内容又含蓄丰富。
例如:
北朝乐府《木兰辞》:“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两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压缩成“扑朔迷离”。
《诗经·国风》:“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压缩成“一日三秋”。
7.形义多变:
⑴异形成语:
同一个成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却有两种以上的形式。这主要指成语中个别字的不同。
例如:
走马看花──走马观花
拔苗助长──揠苗助长
了如指掌──了若指掌
不可救药──无可救药
⑵同义成语:
形式不同,意义却相近或相同。例如:
兔狗烹──鸟尽弓藏
一箭双雕──一举两得
分崩离析──四分五裂──土崩瓦解
自高自大──妄自尊大──夜郎自大──目中无人
⑶反义成语:
两个成语意义相反,有的各由一个反义词构成。
例如:
走马看花──下马看花
师出有名──师出无名
8.词序不同:
例如:
小题大做──大题小做
事半功倍──事倍功半
9.整体意义相反:
例如:
谦虚谨慎──骄傲自满
门可罗雀──门庭若市
流芳百世──遗臭万年
独占鳌头──名落孙山
4. 描写人物外貌特征的四字成语有哪些眉清目秀:眉、目:眉毛和眼睛,泛指容貌。形容人容貌清秀不俗气。
○ 明眸皓齿:明亮的眼睛,洁白的牙齿。形容女子容貌美丽,也指美丽的女子。
○ 双瞳剪水:瞳:瞳孔,指眼睛。形容眼睛清澈明亮。
○ 秀外慧中:秀:秀丽;慧:联盟。外表秀丽,内心聪明。
○ 面如冠玉:比喻男子徒有其表。也用来形容男子的美貌。
○ 国色天姿:国色:女子美色冠绝全国;天姿:天生的姿色。旧时形容女子容貌极美。
○ 国色天香:原形容颜色和香气不同于一般花卉的牡丹花。后也形容女子的美丽。
○ 天香国色:原形容颜色和香气不同于一般花卉的牡丹花,后也形容女子的美丽。
○ 倾城倾国:倾:倾复;城:国。原指因女色而亡国。后多形容妇女容貌极美。
○ 靡颜腻理:靡:美丽;颜:面容;腻:细腻;理:肌理。形容容貌美丽,皮肤细腻柔滑。
○ 闭月羞花:闭:藏。使月亮躲藏,使花儿羞惭。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 沉鱼落雁:鱼见之沉入水底,雁见之降落沙洲。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 出水芙蓉:芙蓉:荷花。刚开放的荷花。比喻诗文清新不俗。也形容天然艳丽的女子。
○ 童颜鹤发:颜:脸色。仙鹤羽毛似雪白的头发,孩子似的红润的面色。形容老年人气色好。
○ 鹤发童颜:仙鹤羽毛般雪白的头发,儿童般红润的面色。形容老年人气色好。
○ 雾鬓风鬟:鬓:脸旁靠近耳朵的头发;鬟:环形发髻。形容女子头发的美。也形容女子头发蓬松散乱。
○ 粉白黛黑:粉白:在脸上搽粉,使脸更白;黛黑:画眉毛,使眉毛更黑。泛指女子的妆饰。
○ 其貌不扬:不扬:不好看。形容人容貌难看。
○ 面目可憎:憎:厌恶。面貌神情卑陋,使人看了厌恶。
○ 獐头鼠目:像袋象獐子那样又小又尖,眼睛像老鼠那样又小又圆。形容人相貌丑陋,神情狡滑。
○ 蓬头垢面:头发蓬乱,脸上很脏。旧时形容贫苦人生活生活条件很坏的样子。也泛指没有修饰。
○ 鹤发鸡皮:鹤发:白发;鸡皮:形容皮肤有皱纹。皮肤发皱,头发苍白。形容老人年迈的相貌。
○ 鸡皮鹤发:皮肤发皱,头发苍白。指老人。
○ 被发文身:被发:散发;文身:身上刺花纹。原指古代吴越一代的风俗。后也用以泛指未开化地带的风俗。
○ 囚首垢面:象监狱里的,好久没有理发和洗脸。形容不注意清洁、修饰。
○ 头童齿豁:童:原指山无草木,比喻人秃顶;豁:缺口。头顶秃了,牙齿稀了。形容人衰老的状态。
○ 虎背熊腰:背宽厚如虎,腰粗壮如熊。形容人身体魁梧健壮。
○ 铜筋铁骨:如铜一样的筋,如铁一样的骨。比喻十分健壮的身体。也指能负重任的人。
○ 燕颔虎颈:颔:下巴颏。旧时形容王侯的贵相或武将相貌的威武。
○ 短小精悍:形容人身躯短小,精明强悍。也形容文章或发言简短而有力。
○ 亭亭玉立:亭亭:高耸直立的样子。形容女子身材细长。也形容花木等形体挺拔。
○ 骨瘦如柴:形容消瘦到极点
成语的特点
安之若素—— 素:平常。指身处逆境、遇到困难或遭受挫折时能泰然处之,跟平常一样
飞扬跋扈—— 鸷鸟飞扬,大鱼跋扈。喻指意气举动骄横放肆
纵横捭阖—— 指在政治、外交上运用手段进行联合或分化
略见一斑—— 喻指大致看到了事物的某个方面,斑:斑纹
有口皆碑—— 所有人的嘴都是活的纪功碑。比喻对突出的好人好事一致颂扬。 碑:纪功碑。
并行不悖—— 彼此同时进行,不相妨碍
白璧微瑕—— 洁白的玉上有小斑点。比喻很好的人或事物还有小缺点,含有美中不足表示惋惜的意思
筚路蓝缕—— 驾着柴车,穿着破衣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的艰辛。 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服。
刚愎自用—— 固执己见,对阻止、劝告或建议不耐烦
鞭长莫及—— 本意为马鞭虽长,但打不到马肚子上。喻虽有力,力量亦达不到
明辨是非—— 明确地分辨是与非。形容判断力强
按部就班—— “按”本作“案”。部:门类。班:次序。原意是写文章时篇章结构安排得体,用字造句合乎规范。后来引申为照章办事,依次进行,不越轨,不逾格
不寒而栗—— 不冷而发抖。指恐惧心理引起的惊抖
不孚众望—— 不能使群众信服。孚:令人信服
不负众望—— 不辜负群众的期望。负:辜负
不三不四—— 不想这个不像那个。形容不伦不类,不像样子。形容品行不端,不正派
不遗余力—— 遗:留下。不留下剩余的力量。指毫无保留地使出一切力量
不落窠臼—— 窠臼:老套子。比喻有独创性,不落俗套
不耻下问—— 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或地位、辈分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
不可开交—— 开交:结束,解决。形容无法摆脱或不能了结
不刊之论—— 刊:修改。不可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不胫而走—— 胫:小腿。走:跑。没有腿而能够跑。比喻事物用不着推行就能到处流传
斑驳陆离—— 斑驳:多种颜色夹杂在一起的样子。陆离:色彩繁杂、变化多端的样子。形容色彩错杂不一
别出心裁—— 独出巧思,不同流俗
别具一格—— 格:风格。另有一种与众不同的风格
包罗万象—— 包:包括。罗:网罗。万象:各种景象。形容内容非常丰富,应有尽有,无所不包
博闻强识—— 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层出不穷—— 一次又一次地出现,没有穷尽
瞠目结舌—— 眼睛瞪得大大的,一时语塞。形容惊骇的样子
纵横驰骋—— 纵:南北方向;横:东西方向;驰骋:放开马快跑。 形容往来奔驰,没有阻挡,也指英勇战斗,所向无敌
相形见绌xiāng xíng jiàn chù —— 互相比较之下,一方显得很逊色
川流不息—— [行人、车马等] 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地行进
穷奢极侈—— 极端奢侈,也说“穷奢极欲”
鞠躬尽瘁—— 不辞劳苦地贡献出自己的一切
措手不及—— 来不及处理
处心积虑—— 存在着某种想法早已有了打算。形容用尽心思的谋划
痴心妄想—— 根本办不到的空想。比喻不切实际的希望
蠢蠢欲动—— 蠢蠢:虫子爬动的样子。形容像虫子一样缓慢行动。也比喻敌人或坏分子准备进行活动
车水马龙—— 车像流水,马如游龙。形容车马来来往往的热闹景象
差强人意—— 差:尚,稍微。强:振奋。还能振奋人们的意志。大致上还能够令人满意
错综复杂—— 错综:纵横交错。形容头绪很多,情况复杂
当仁不让—— 当:面对。仁:正义之事。《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后以“当仁不让”表示应做之事,就应积极主动去做,不能推托
出尔反尔—— 原指你怎么对人行事,人也怎么还报你。现多指反复无常,言行前后自相矛盾
触类旁通—— 触:接触。通:通晓。掌握了某一事物的规律或知识,就能够以此类推,了解同类的其他事物
诚惶诚恐—— 诚:实在。惶、恐:害怕。非常惊慌害怕,也指心中惊恐不安
粗茶淡饭—— 简单的、粗劣的饭食。形容清苦的生活
踌躇满志—— 踌躇:得意的样子。形容从容自得、心满意足
殚精竭虑—— 用尽精力和心思。殚:竭尽
箪食壶浆—— 指百姓犒劳欢迎军队。箪:盛饭的竹器。壶:盛水器。浆:米汤
大显身手—— 身手,本领、才能。充分地显示出自己的才能
大方之家—— 大方:大道理。指见多识广、懂得大道理的人
短小精悍—— 身材短小而精明强干;后形容文章、言论等简短有力,队伍人少但强而有力
独树一帜—— 单独树起一面旗帜。比喻创造独特风格,自成一家
灯红酒绿—— 形容夜饮聚会的情景。后多用来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
鼎力相助—— 鼎力:大力。大力相助。多用于求人相助时的客气话
动辄得咎dòng zhé dé jiù —— 辄:就。咎:罪过。一有举动就会获罪或受到责备
得不偿失—— 得到的抵不上付去的
耳濡目染ěr rú mù rǎn—— 濡:沾染。因经常听到看到而不知不觉受到影响
耳闻目睹—— 亲耳听到,亲眼看见
耳提面命—— 命:教导。形容严格要求,殷切教诲。
流言蜚语—— 原指没有根据的话,现在多指在别人背后散布的诬蔑、中伤的说法
发愤图强—— 振作起来,谋求强盛
破釜沉舟——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羽跟秦兵打仗,过河后把釜(锅)都打破,船都弄沉,表示决不后退。比喻决心战斗到底
肺腑之言—— 谓由衷而发的真话
名副其实—— 名称与实质相合一致
重蹈覆辙—— 重新沿翻车旧辙走,比喻不重视总结经验,记取教训,再犯以前犯过的错误
赴汤蹈火—— 形容不畏艰难险阻,奋不顾身
返璞归真—— 璞:朴素。归:回到。真:纯真。去掉外表的装饰,返回到质朴、纯真的状态
凤毛麟角—— 凤毛:凤凰的毛。麟角:麒麟的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事物
匪夷所思—— 匪:平常。不是平常人所能想像的
纷至沓来—— 接连不断地到来
付之一笑—— 付:交给。用一笑来对待,表示毫不介意
风声鹤唳(li)—— 形容惊慌疑惧,自相惊扰
附庸风雅—— 附庸:依附,追随。风雅:本指《诗经》中的《国风》、《大雅》、《小雅》,后泛指有关诗文方面的事。指为了假充斯文而与名士结交,从事文化活动
反躬自问—— 躬:身体。回过来责问自己
亘古未有—— 从古到今从未有过
沽名钓誉—— 沽:买。钓:骗取。用某种手段骗取名誉
事必躬亲—— 凡事都亲自去做
蛊惑人心—— 使人心意迷惑
顾影自怜—— 顾盼自己的身影,独自可怜叹惜。形容身世悲凉、失意
阴谋诡计—— 想达到某种目的的坏计谋、巧妙的策略或狡猾的计划;尤指不怀好意或应受指责的奸计
光怪陆离—— 光怪:光彩奇异。陆离:色彩繁杂,样式多。形容奇形怪状,五颜六色
姑息养奸—— 姑息:无原则的宽容。养奸:助长坏人坏事。由于无原则的宽容而助长恶人做坏事
甘之如饴(yi)—— 饴:麦芽糖。像饴糖那样甜美。比喻甘愿承受艰难困苦
官样文章—— 比喻徒具形式的例行公事,或做样子给人看的虚文滥调
功败垂成—— 垂:接近,将要。事情在将要成功的时候失败了。含惋惜意
姑妄言之—— 姑:姑且。妄:随便。指姑且随便说说,未必一定有理或可信
过犹不及—— 过:过分。不及:不够。事情做的过了头就像做的不够一样,都不合适
引吭高歌—— 放开喉咙高声歌唱
一丘之貉—— 同一个山丘上的貉,比喻彼此同是丑类,没有什么差别
老奸巨猾—— 深历世故,十分奸诈狡猾的人
焕然一新—— 光彩夺目,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觉X-Space官方站?R b f)s&h
面目全新;形容出现了崭新的面貌
病入膏肓—— 指病已危重到无法救治的地步或事情已发展到不可挽救的程度
天网恢恢—— 天的禁网虽然广大而宽疏,但为恶者却极少能漏脱
融会贯通—— 把各方面的知识或道理融合贯穿起来,从而得到系统透彻的理解
拾人牙慧—— 拾取别人的片言只语当做自己的话
火中取栗—— 出自法国作家拉?封登的寓言。说是炉中烤着栗子。猴子叫猫去偷,猫不但没有吃到栗子,反而把脚上的毛烧掉了。比喻冒着风险替别人出力,自己却没得到一点好处
汗牛充栋—— 意为书多得堆满屋子,用牛运时,牛马累得出汗。形容藏书或著——作极多。充:装满。栋:栋宇、房屋
虎视眈眈—— 像老虎要扑食那样注视着。形容贪婪地盯着,随时准备攫取
鸿篇巨制—— 鸿:大。篇:篇章。制:作品。指篇幅长、规模大的著作
好高鹜远—— 骛:通“务”,追求。指不切实际的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
涣然冰释—— 涣然:流散的样子。冰释:冰块消融。比喻疑虑、误会等一下子完全消除
怙(hù)恶不悛(quan-)——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绘声绘色—— 绘:描绘。形容描写、叙事生动逼真
毫厘不爽—— 毫、厘:很小的长度单位。爽:差失。形容丝毫不差
厚此薄彼—— 厚:重视。薄:轻视。重视这个,轻视那个。形容对人、对事不同等看待
河清海晏—— 晏:平静、安逸。黄河的水清了,大海平静了。比喻天下太
畸形发展—— 某一部分发展过快而造成的整体不平衡状态
愤世嫉俗—— 不满黑暗的世道,憎恶不合理的社会习俗
若即若离—— 像靠近,又像离开。形容对人的态度保持一定分寸,不远不近。也形容两事物间的关系不明确,难以捉摸
声名狼藉—— 形容名声极坏
迫不及待—— 急切地或不能自制地要采取行动的;忍耐不住地渴望的;未经慎重考虑急忙而猛烈的一时冲动或急躁情绪
故伎重演—— 旧时的一套伎俩重新施展出来
汗流浃背—— 形容满身大汗。亦形容万分恐惧或惭愧
草菅人命—— 菅:一种野草。如同除草,任意害人性命
艰苦奋斗—— 艰难困苦的奋斗。
戒骄戒躁—— 要避免和戒除骄傲自满及浮躁的思想作风
矫揉造作—— 过分做作,极不自然
弱不禁风—— 弱得受不住风吹。形容人体质虚弱
噤若寒蝉—— 冬天的蝉,一声不响。现在常用来比喻有所顾忌,不敢吭声
兢兢业业—— 形容做事谨慎,勤奋刻苦,认真负责
泾渭分明—— 泾、渭二水,一清一浊,虽合流汇聚,却清浊分明。比喻是非明了,境界清楚
迥然不同—— 差得很远,非常不一样
笑容可掬—— 掬:两手捧起。形容满脸带笑的样子
绝无仅有—— 再也找不出来,极为罕见
匠心独运—— 匠心,巧妙的心思。形容创造性地运用精巧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的创作构思
间不容发—— 形容极为精密或准确。也比喻时间紧迫,情势危急
举一反三—— 反:类推,推论。指举出一件事,就可以触类旁通,类推出许多同类事理出来
急如星火—— 形容情势紧急迫切
剑拔弩张—— 剑出鞘,弩张开。形容书法或诗文雄健有力,气势豪放。形容情绪或形势紧张,一触即发
见贤思齐—— 贤:贤人,指才德兼备的人。齐:看齐,向他学习。看见有道德、有才学的人,就想向他学习,向他看齐
既往不咎—— 咎:追究罪责。对已经过去的错误或罪责不予追究
同仇敌忾—— 全体一致地抱着对敌人的仇恨和愤怒
刻不容缓—— 急迫之极,一刻不能迟缓
脍炙人口—— 切细的烤肉人人都爱吃。比喻好的诗文为众人所称美
功亏一篑—— 堆山只亏欠一筐土而没有达到要求的高度。形容仅仅缺少再坚持一下的努力而告失败
开门揖盗—— 揖:拱手行礼。打开门请强盗进来。比喻引进坏人,招致祸患
侃侃而谈—— 侃侃: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的样子。理直气壮、从容不迫的谈话
空前绝后—— 以前没有过,以后也不会有。形容非常难得、独一无二
味同嚼蜡—— 形容没有味道,多指文章或言语乏味,毫无生气和感染力
百无聊赖—— 指思想感情无所寄托,感到很无聊
万籁无声—— 籁:古代的一种箫。泛指声音。万籁:指自然界中万物发出的各种声响。形容周围环境十分宁静
厉行节约—— 严格实行节约
雷厉风行—— 如迅雷,似疾风,形容办事果断、有力、迅速
再接再厉—— 坚持不懈,毫不松劲,不断前进
变本加厉—— 本意谓比原来更加发展。后谓变得比原来更加严重(多指缺点、错误)
励精图治—— 振作精神,想办法把国家治理好
浮想联翩—— 联翩,鸟飞的样子,形容连续不断。浮想联翩就是飘浮不定的想象不断涌现出来
流连忘返—— 形容沉迷于游乐而忘了回去。后多指留恋某事,舍不得离开
余音绕梁—— 形容歌声或音乐优美、余音回旋不绝
黄粱一梦—— 比喻虚幻的梦想。典出唐?沈既济《枕中记》,说卢生在梦中享尽了荣华富贵,醒来时,蒸的黄粱米饭尚未熟,只落得一场空
寥寥无几—— 形容非常稀少,没有几个
琳琅满目—— 琳琅:美玉。满眼都是美玉。比喻精美的东西,出色的诗文,有用的人才很多
流芳百世—— 美名留传于后代
语无伦次—— 话说得颠三倒四,言语没有条理层次
淋漓尽致—— 形容文章或讲话等表达的详尽细致、充分彻底。淋漓:畅快的样子。尽致:到达极点
鳞次栉比—— 意为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一个接一个地排列着。形容密集、整齐排列的样子。栉:梳子
略胜一筹—— 筹:筹码。略微高过一筹码。指两相比较,稍微强一点
临渊羡鱼—— 临:面对。渊:深水潭。羡:希望得到。面对着深渊,希望得到鱼。比喻有欲望想得到某种东西,但却没有实际行动
临危授命—— 临:面临。授:付与。授命:献出生命。指遇到危难,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
临危受命—— 临:接近。指在危难之际接受命令
临深履薄—— 临:面临。履:踩、踏。面临深渊,脚踏薄冰。后比喻做事小心谨慎,提心吊胆
良莠不齐—— 莠:狗尾草,比喻坏人。指好人、坏人混在一起
另眼相看—— 用另外一种眼光看待。即对人用不同于一般的眼光看待。指特别看重或重视
屡试不爽—— 爽:差错。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
蒙昧无知—— 愚昧,不通事理
所向披靡—— 比喻力量所达到之处,敌人望风溃散或一切障碍皆被清除
靡靡之音—— 古指亡国的声乐。现指*靡而不健康向上的庸俗音乐。
弥天大谎—— 彻头彻尾的谎言
秘而不宣—— 保守秘密,不对外宣布
绵里藏针—— 喻外表看来温柔,软弱,实则内心刻毒强硬
明珠暗投—— 旧时比喻怀才不遇,这里比喻好东西落到坏人手里
不瞑目—— 人还不闭眼,形容虽而心犹未甘
苦思冥想—— 苦苦思考
漠不关心—— 不放在心上,粗枝大叶
墨守成规—— 比喻拘泥于成见而不善于机变
美轮美奂—— 形容房屋高大华美而众多。轮:高大。奂:众多
美不胜收—— 胜:尽。美好的东西太多了,看不完,接受不尽
满腹经纶—— 形容人很有才学和智谋
毛骨悚然—— 毛发竖起,脊梁骨发冷。形容恐惧惊骇的样子
买椟还珠—— 椟:木匣子。还:退还。比喻没有眼光,不识货,取舍失当
目不暇接—— 暇:空闲。接:接触。眼睛来不及看。形容吸引人的食物很多,看不过来
满面春风—— 比喻人脸上呈现出愉悦和蔼的面容。形容人心情愉快,满脸笑容
莫衷一是—— 莫:不能。衷:折衷,判断。是:对。不能断定哪个对,哪个不对。也指意见纷纭,分歧很大,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
门可罗雀—— 罗:张网捕捉。形容门前冷落,宾客往来稀少
明日黄花—— 明日:指重阳节后的一天。黄花:菊花。古人多于重阳节赏菊,过了节令再赏菊就没兴味。后多用来比
时的事物
目不斜视—— 眼睛不斜向旁边看。形容态度严肃,遵守规矩,不左右乱看
浮想联翩—— 联翩,鸟飞的样子,形容连续不断。浮想联翩就是飘浮不定的想象不断涌现出来
路有饿殍—— 路边有饿的人
居心叵测—— 心存险诈,难以预测
披星戴月—— 披星光,顶月亮。形容早出晚归或昼夜赶路,辛劳奔波
蓬荜生辉—— 简陋的房屋也发出了光辉。谦辞。多用于对他人来访或题赠诗文字画等表示感谢
迫不及待—— 急迫的无法再等待
迫在眉睫—— 迫:近。眉睫:眉毛和睫毛,比喻眼前。比喻事情已临近眼前,非常紧迫
破釜沉舟—— 形容不顾一切,下定决心一拼到底
委曲求全—— 勉强迁就,以求保全;顾全大局,暂时忍让
趋之若鹜—— 比喻很多人争相追逐、趋附。含贬义。
巧夺天工—— 夺:压倒、胜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精妙高超
穷兵黩武—— 出动全部兵力,任意发动战争。形容好战
曲高和寡—— 曲:音乐曲调。高:高深。和:跟着唱。意为曲调越高深,能跟着唱得人越少。比喻思想、言行、文艺作品等高深,不能为多数人所理解接受
气冲牛斗—— 原指宝剑的剑气直冲星际。形容豪气或怒气极盛
求全责备—— 责:要求。备:完备。指对人或事要求完美无缺
麻木不仁—— 麻痹无知觉。比喻人对自身以外的事物漠不关心或反应迟钝
任劳任怨—— 工作不辞劳苦,不怕受埋怨
耳濡目染—— 形容听得多了,见得多了,自然而然受到影响
如法炮制—— 本指依照成法,炮制药剂。后比喻照样处理
如数家珍—— 家珍:家中收藏的珍宝。如同数自己家藏的珍宝那样清楚。形容对所讲述的东西非常熟悉
如鲠在喉—— 像鱼刺卡在嗓子里
如虎添翼—— 好像老虎加上了翅膀一样。比喻强者得到了有力的帮助而更加强大
如雷贯耳—— 比喻人名声很大
忍俊不禁—— 忍俊:克制自己不外露。禁:忍住。原指热衷于某事,不能克制自己。后指忍不住发笑
融会贯通—— 融会:融合。贯通:全面透彻地了解。指把各方面的知识、道理融合贯穿,从而获得对事物全面、透彻的理解和领悟
任重道远—— 担子重,路途远。比喻肩负的责任重大且要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
莘莘学子—— 数量众多的学生
海市蜃楼—— 由于光线在大气层中的折射而产生的自然现象。一般发生在沙漠地区和海边,折射的光线把远处的景物显示在空中或地面,形成奇异的幻景。古人误认为是蜃(大蛤蜊)吐气而成。后用来比喻虚幻的事物
有恃无恐—— 因为有倚仗就无所畏惧或顾忌。含贬义
各行其是—— 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的做法是对的,根本不考虑别人的意见
无事生非—— 没事儿找事,人为制造矛盾,枉生是非
拭目以待—— 擦亮眼眼看着。形容关注某件事情的出现
各抒己见—— 各自表达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众口铄金—— 铄金:熔化金属。众口一词,足能熔化金属。比喻谣言多,可以混淆是非
鬼鬼祟祟—— 行事暧昧而不光明
首当其冲—— 首:最先、最早。当:面对。冲:要冲、交通要道。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
始作俑者—— 俑:木制或陶制的偶人。比喻某种坏事或恶劣风气的创始者
声情并茂—— 声:声音。情:情感。茂:美好,盛美。形容演唱时音色优美,感情丰富动人
肆无忌惮—— 肆:放肆。忌:顾忌。惮:害怕。指毫无顾忌,任意妄为
随心所欲—— 欲:想要,希望。指随着自己的意愿,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
事半功倍—— 事:所要做的事情,指措施。功:功效。形容费力小,收效大
事倍功半—— 事:所要做的事情,指措施。功:功效。形容费力大,收效小
升堂入室—— 比喻学识由浅入深,逐步达到很高的成就。也作“登堂入室”
设身处地—— 设:设想。身:自身。设想自身处在别人的地位或环境中。指替别人的处境着想
束之高阁—— 阁:放东西的架子。把东西捆绑起来,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比喻弃置不用
失之交臂—— 形容有了机遇又当面错过
熟视无睹—— 熟视:细看,经常看。睹:看见。看惯了就像没看见一样。也指对眼前的事物或现象漠不关心
司空见惯—— 形容某事常见,不足为奇
师出无名—— 师:军队。名:名义。指出兵没有正当理由。也指做某事没有正当的理由。
适逢其会—— 适:恰好。逢:碰上。恰好碰上那个机会
生灵涂炭—— 生灵:生民,指百姓。涂:烂泥。炭:炭火。指百姓陷入沼泽与炭火中。形容百姓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
素不相能—— 能:亲善、和睦。指长期不和睦
三人成虎—— 城市里本无老虎,但只要有三个人慌传市里有虎,听着就会以为真有虎了。比喻流言惑众,蛊惑人心
恬不知耻—— 泰然处之,不以为耻
暴殄(ti?n)天物——任意糟蹋东西
铤而走险—— 指没有办法,只得冒险
走投无路—— 形容走到无投身之地,前无生路
如火如荼—— 荼:开白花的茅草。像火那样红,像荼那样白。原来形容军容盛大,现在用来形容气势旺盛、热烈或激烈
按图索骥—— 骥:好马、千里马;索:寻找。原指按照伯乐的《相马经》去寻求好马。引申为依照既得的线索去寻找目的物。讽喻拘泥成法、食古不化、不知权变的人
老马识途—— 比喻富于经验堪为先导
蜕化变质—— 蜕化,指昆虫脱皮后外形往往有所改变。变质,指事物的本质变得与原来不同。蜕化变质,比喻人的思想受到腐蚀而发生质的变化
提纲挈领—— 提网之纲,挈衣之领。比喻举其要领,扼其要害,就能理顺关系,处事得心应手
醍醐灌顶—— 醍醐:从牛乳中提炼出的纯酥油,佛教比喻最高的佛法。灌:浇。顶:头顶。比喻给人灌输智慧,使之从迷惑中醒悟或彻底觉悟
堂而皇之—— 堂皇:气势宏大的样子。形容公开,不加掩饰。也形容很气派、很体面
韬光养晦—— 韬:隐藏。光:光芒,锋芒。晦:晦迹,即隐藏踪迹。指隐藏自己的才能、锋芒,不使外露
惘然若失—— 神情颓丧,好像失去所爱所恋的样子。
蔚然成风—— 形容一种事物盛行于一时,一地,成为一种风气
万人空巷—— 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了。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或新奇事物轰动一时的情景
望其项背—— 能够看到别人的颈项和脊背。比喻有能力赶上
无稽之谈—— 不真实的或虚假的事情
无所不为—— 为:做。没有什么不做。指什么事都干。含贬义
五花八门—— 比喻变化多端或花样繁多
未雨绸缪—— 绸缪:修缮。比喻事先做好防备工作
未置可否—— 置:确立,决定。没说行,也没说不行。即未发表任何意见。
味同嚼蜡—— 像吃蜡一样,没有一点味儿。形容心境、语言或文章等枯燥无味
为虎作伥—— 为老虎引路的鬼。比喻给坏人做帮凶,为坏人效劳
蔚为大观—— 蔚:草木繁盛。大观:盛大的景象。形容事物丰富多彩,形成盛大壮观的景象
无可厚非—— 厚:过分。非:非难,责备。不可以过分责备
无可非议—— 非议:批评指责。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
娓娓动听—— 娓娓:说话连续不倦的样子。形容善于讲话,使人爱听
闻一知十—— 指听到一点就能推知很多。形容非常聪明,善于类推
文过饰非—— 文、饰:掩饰。过、非:过错。指以各种理由或借口掩饰过失、错误
文不加点—— 点:古人写文章在字的右上角涂一点,表示删去。文章不用涂改,一气呵成。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高超
微不足道—— 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一提
危言危行—— 只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洗心革面—— 洗心:指清除坏思想。革面:改变旧面貌。比喻彻底悔改
薪尽火传—— 意指柴虽然烧完,火种却流传下来了。比喻通过师生传授,使学问技艺得以一代代承传
信手拈来—— 信手:随手。拈:用两三个手指头捏东西。随手拿来。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的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素材,用不着怎么思考
细大不捐—— 细:小。捐:舍弃。小的大的都不舍弃。常指收罗的东西多,毫无遗漏
想入非非—— 脱离实际,幻想不能实现的事
相濡以沫—— 濡:沾湿,浸润。沫:唾沫。比喻在困境中用微薄的力量相互帮助
相敬如宾—— 互相尊重,如何对待宾客一样。后用来形容夫妻之间互相尊敬,平等相待
相得益彰—— 相得:互相投合。益:更加。彰:明显。两个人或两件事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
休戚相关—— 休:喜悦,吉利。戚:忧愁,悲哀。欢乐、忧愁彼此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息息相关—— 息:呼吸进出的气息。呼吸时进出的气息相互关连。形容关系或联系非常密切
欣欣向荣—— 欣欣:草木生机旺盛的样子。荣:茂盛。比喻事业蓬勃发展,兴旺昌盛
星罗棋布—— 罗:罗列。布:分布。形容数量很多,分布很广
秀色可餐—— 形容女子姿色十分秀丽
虚怀若谷—— 谷:山谷。胸怀像山谷一样深广。形容十分谦虚
虚与委蛇—— 虚:不真实,假意。与:跟。委蛇:敷衍。指对人虚情假意,敷衍应酬
咸与维新—— 咸:都。与:参与。维:语助词。新:革新。指一切受恶劣习俗影响或犯罪的人都可改过自新。也泛指一切都需要改革更新
一劳永逸—— 指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不用费力了。逸:安逸
一针见血—— 比喻话语、文章简洁而能说中问题的实质
一语道破—— 一语:一句话。一句话就把真相说穿了
一语破的—— 一语:一句话。的:箭靶。比喻一句话就说到问题的实质
一言九鼎—— 形容说的话很有分量、很有作用
一往无前—— 一往:一直向前。无前:前面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阻挡。多形容勇猛前进
一意孤行—— 孤行:独自行事。指固执得依照己见行事而不听劝告
一暴十寒—— 暴:晒。寒:冻。比喻做事没有恒心
应接不暇—— 原指景物很多,顾不上观赏。后形容太繁忙,应付不过来
庸人自扰—— 庸人:平凡的人;自扰:自己搅乱自己。指本来无事而去自找麻烦
颐指气使—— 颐:腮帮。指:指挥。气:神情。使:指使。用面部表情和出气发声做出示意来指使别人。形容有势力的人的傲慢神情
雨后春笋—— 新事物大量迅速的涌现出来
有口皆碑—— 皆:都。碑:刻记着功业的石碑。人人的嘴都是记颂功业的碑。比喻人人称颂
有声有色—— 形容声势规模大。也形容表现得十分鲜明生动
偃旗息鼓—— 偃:放倒。息:停止。放倒旗帜,停止击鼓。指军队为不暴露目标而隐蔽行动或停止作战。也比喻事情中止
怨声载道—— 载:充满。道:道路。怨恨的声音充满道路。形容百姓普遍怨恨不满
缘木求鱼—— 缘木:爬树。比喻方向、方法不对,就不可能达到目的
成语点特
语言词汇中的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汉语成语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例如:
言简意赅 勇往直前 相反相成 实事求是
诲人不倦 经年累月 千钧一发 缘木求鱼
削足适履 七手八脚 细大不捐 坐井观天
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其中有古书上的成句,也有从古人文章中压缩而成的词组,还有来自人民口里常说的习用语。有些意义从字面上可以理解,有些从字面上就不易理解,特别是典故性的。如“汗牛充栋”、“虎踞龙蟠”、“东山再起”、“草木皆兵”之类,在汉语成语里占有一定的比例。汉语历史悠久,成语特别多,这也是汉语的一个特点。
成语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最主要的一点是习用语和谚语是口语性质的,成语大都出自书面,属于文语性质的。其次在语言形式上,成语几乎都是约定俗成的四字结构,字面不能随意更换,而习用语和谚语总是松散一些,可多可少,不限于四个字。例如“快刀斩乱麻”、“九牛二虎之力”、“驴唇不对马嘴”、“前怕狼,后怕虎”,这是常说的习用语;“百闻不如一见”、“真金不怕火炼”、“有志者事竟成”、“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是一些经验之谈,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属于谚语一类。成语跟习用语、谚语是不一样的。
成语大都有一定的出处。如“狐假虎威”出于《战国策·楚策》,“鹬蚌相争”出于《燕策》,“画蛇添足”出于《齐策》,“刻舟求剑”出于《吕氏春秋·察今》,“自相矛盾”出于《韩非子·难势》,都是古代的寓言。如“完璧归赵”出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破釜沉舟”出于《史记·项羽本纪》,“草木皆兵”出于《晋书·苻坚载记》,“一箭双雕”出于《北史·长孙晟传》,“口蜜腹剑”出于《唐书·李林甫传》,都是历史上的故事。至于截取古书的文句用为四字成语的更为普遍。如“有条不紊”取自《尚书·盘庚》“若纲在纲,有条而不紊”,“举一反三”取自《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痛心疾首”取自《左传》成公十三年“斯是用痛心疾首,昵就寡人”,“分庭抗礼”取自《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未尝不分庭抗礼”,“奴颜婢膝”取自晋代葛洪《抱朴子·交际》“以岳峙独立者为涩吝疏拙,以奴颜婢膝者为晓解当世”, “胸有成竹”取自宋代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其他采用古人文章成句的也为数很多。如“忧心忡忡”出自《诗经·召南·草虫》,“外强中干”出自《左传》僖公十五年,“以逸待劳”出自《孙子·军争》,“水落石出”出自苏轼《后赤壁赋》,“萍水相逢”出自唐代王勃《滕王阁序》,“牢不可破”出自唐代韩愈《平淮西碑》。
在人民口里常说的一些四字习用语也可以归入成语里来。如“咬文嚼字”、“拖泥带水”、“阳奉阴违”、“不三不四”、“心直口快”之类,与成语的结构相同。在成语中也有些是接受外来文化而出现的。如“天花乱坠”、“当头棒喝”、“不可思议”、“不二法门”都是。
成语一般都是四字格式,不是四字的较少。如“五十步笑百步”、“ 欲速则不达”、“ 醉翁之意不在酒”。成语一般所以用四个字,这与汉语本身句法结构和古汉语以单音词为主有关系。
四字的语法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主谓式:名副其实、盛气凌人、杞人忧天、胸有成竹;
动宾式:好为人师、莫名其妙、视为畏途;
联合主谓式:天翻地覆、水落石出、手舞足蹈;
联合动宾式:知己知彼、养精蓄锐、防微杜渐、发号施令;
联合名词式:粗心大意、南辕北辙、镜花水月;
联合动词式:突飞猛进、勇往直前;
动补式:逍遥法外、问道于盲;
兼语式:以邻为壑、令人生畏。
成语的结构是多种多样的,上面只是简单举例的性质。成语在语言表达中有生动简洁、 形象鲜明的作用。它的本身就有不少比喻和对比以及加重的措辞方法。如“阳奉阴违”、“外强中干”、“五光十色”、“一知半解”、“七嘴八舌”、“患得患失”、“不寒而栗”等各有妙用。所以文学家对成语的运用都非常注意。
成语与儒家文化
成语不同于一般的词语临时性组合,它有几个与众不同的特点:
1.历代沿用:
成语极多是历代沿用下来、重要历史事件、古籍中的神话寓言、经典名言等。即使是民间俗语,也有不少是自古有之,它们被使用了上千年,故明显带有文言色彩。能流传至今者,均久经时间洗礼,故它们都是千锤百炼的精彩之作。
2.完整意义:
成语大多从历史故事。神话寓言或经典名言概括而来,故不能单凭成语字面意思来理解,否则容易发生误解。故使用时,必须了解该成语的来源。典故及其发展变化,才能真正理解真正含义。
3.结构凝固:
成语多数由四字构成(又称四字格成语),在长期使用时,已凝固成一个整体,不能任意改变其结构。
成语中每个字一般不能随便更换。
例如:“掩耳盗铃”不能说成“掩耳偷铃”,“亡羊补牢”不能说成 “亡牛补牢”。
4.词语次序一般不能随意颠倒:
例如:“深谋远虑”不能说成“远虑深谋”,“标新立异”不能说成“立异标新”。
5.民族性内容:
成语跟汉族的历史背景(如朝秦暮楚、三国鼎立)。地理环境(如逐鹿中原、泾渭分明)。经济生活(如雨后春笋、茶余饭后)及文化风俗(如棋逢对手、龙飞凤舞)等,有着密切联系。
6.形式简洁:
成语的基本形式是四字格,但原文多是一段话语,这就需要改造原文,压缩成四字。这格式能符合汉人成双作对的心理,容易上口,内容又含蓄丰富。
例如:
北朝乐府《木兰辞》:“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两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压缩成“扑朔迷离”。
《诗经·国风》:“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压缩成“一日三秋”。
7.形义多变:
⑴异形成语:
同一个成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却有两种以上的形式。这主要指成语中个别字的不同。
例如:
走马看花──走马观花
拔苗助长──揠苗助长
了如指掌──了若指掌
不可救药──无可救药
⑵同义成语:
形式不同,意义却相近或相同。例如:
兔狗烹──鸟尽弓藏
一箭双雕──一举两得
分崩离析──四分五裂──土崩瓦解
自高自大──妄自尊大──夜郎自大──目中无人
⑶反义成语:
两个成语意义相反,有的各由一个反义词构成。
例如:
走马看花──下马看花
师出有名──师出无名
8.词序不同:
例如:
小题大做──大题小做
事半功倍──事倍功半
9.整体意义相反:
例如:
谦虚谨慎──骄傲自满
门可罗雀──门庭若市
流芳百世──遗臭万年
独占鳌头──名落孙山
成语与中国文化
萨丕尔在著名的《语言论—一言语研究导论 》中就曾指出:
“语言的内容,不用说,是和文化有密切关系的”,
“语言的词汇多多少少忠实地反映出它所 服务的文化,从这种意义上说,语言史和文化史沿着平行的路线前进,是完全正确的”。
“人类学家惯于凭种 族、语言和文化这三个纲目来研究人”。
1.汉语成语对儒学的集中体现
儒家思想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因为儒家思想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一直处于统治地位。它既有 精华又有糟粕。总的来说,儒学提供了丰富的人生经验与智慧,凝结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心理素质。有些成语所 表现的思想在今天看来也是很有进步意义的。
如
“大义灭亲”、“当仁不让”、“自强不息”、“见义勇为” 、
“鞠躬尽瘁,而后已”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等。
有些成语表明了儒家文化中关于人 的品德修养和处理原则方面的见解,
如
“哀矜勿喜”“不夷不惠”“不忮不求”
“恭而有礼”“观过知仁”“ 见贤思齐”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国而忘家 公而忘私”“己所不欲,勿施 于人”
“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等。
有些成语闪耀着儒家文化中深刻的哲学内涵的火花,
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二人同心,其利断金”、“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工欲善其事,必先 利其器”、“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等等。
2、汉语成语对道、佛两种文化的体现
道、佛两家学说也是中国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无为而治”、“清净无为”、“绝圣弃智”、“安危 相易,祸福相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等成语都是道家出世的思想和独具特色的哲学思辩能力的反 映。
与佛教有关的成语多达两百条。“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劫难逃”、“勇 猛精进”等成语是佛教教义与理论的直接表达,“聚沙成塔”,“醍醐灌顶”等成语表现了佛教故事。
更多的 成语来自于佛教著作,比如与《五灯会元》有关的成语就有八十余条,
其中常见的成语有“叶落归根”、“逢 场作戏”、“雪上加霜”、“抛砖引玉”、“龙蛇混杂”、“单刀直入”、“敲骨吸髓”、“拖泥带水”、“ 看风使舵”、“随波逐流”和“水涨船高”等。
3、成语对汉族制度文化的全面展示
在历史的长期发展中,汉民族形成了完整系统的制度,这些制度包括宫廷及民间交往中的礼仪制度和习俗 、官制、外交制度、家庭宗法制度、婚姻制度、兵制、教育科举制度、法律制度、丧葬制度、典籍制度、天文 历法制度等等。以及民间的一些风俗、迷信、禁忌等。以下择要举例说明。
“折冲尊俎”,原意是指在会盟谈判席上制人取胜。“尊俎”,指古代的酒器和放肉的祭器,它们是谈判 中必备的物品,这是外交谈判制度的折射。歃血为盟”是古代诸侯订立盟约时的一种仪式,即用手指蘸着牲畜 的血涂于口旁,以表示信守誓约,这是一种庄重的仪式。“束帛加璧”,指用帛五匹再加上璧玉作为礼物,这 是古代聘请或探问时奉送对方的最贵重的物品。“三跪九叩”指的是臣民对帝王所行的最隆重的宫廷礼节。“ 尊卑有序”、“夫贵妻荣”、“光宗耀祖”这类成语是宗法制度的直接表现。“父慈子孝”、“承欢膝下”、 “兄友弟恭”、“扇枕温席”等成语是对家庭成员之间亲密关系的描绘,这种亲密关系正是汉人所十分看重的 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是维护家庭秩序的基础,因而也是制度的体现。由于汉民族家庭关系中的核心是男子, 所以在表现制度的成语中,必然以“夫唱妇随”为主基调。与此同时,汉文化也注重婚姻的持久稳定与美满幸 福。因此,也产生了不少象“伉俪情深”、“举案齐眉”、“相敬如宾”、“故剑情深”、“白头偕老”、“ 比翼双飞”、“鸾凤和鸣”这样的成语。“十恶不赦”、“朋坐族诛”、“明正典刑”、“五马分尸”、“法 外施仁”等是古代法律制度的记录。汉文化十分重视教育与科举制度,强调人只有“尊师重道”、“发愤忘食 ”地学习,才能“金榜题名”、“学而优则仕”。因此不少成语描写人们刻苦求学,如“程门立雪”、“焚膏 继晷”、“皓首穷经”、“黄卷青灯”、“凿壁偷光”、“磨穿铁砚”、“囊莹映雪”“韦编三绝”、“悬梁 刺骨”等。不少成语是教与学两方面经验的总结。作为学生,要“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融会贯通”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作为教师,要“循循善诱”、“因材施教”、“有教无类”、“诲人不倦” ,同时还要“为人师表”,注重“言传身教”,这样才能“教学相长”。
4、汉语成语对汉民族的文学、绘画、音乐、舞蹈、戏曲、书法等艺术形式的全面反映。
文学、绘画、音乐、舞蹈、戏曲、书法等都是汉民族精神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一个历史悠久的民 族必然产生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文学与艺术内容也必然反映到成语当中去,尽管有些成语的语义到今天已经 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究其原意,不少是与以上各方面有直接的关系。
比如“按部就班”这条成语,原指写文章时结构安排得当,选词造句合乎规范;“尺幅千里”指图画或诗 文篇幅短小,但内容却极其丰富,意境非常深远;“烘云托月”原指作画时渲染云彩来衬托月亮的一种技法, 后来比喻绘画或作文时从侧面加以点染或描写,从而突出主体或主题的一种表现手法。“郊寒岛瘦”是对诗作 的某种意境与风格的概括,“骈四俪六”是指盛行于六朝时期的骈体文多用四言、六言的句子对偶排比;“一 字一珠”比喻唱歌吐词清楚,婉转圆润,也比喻诗文写得精粹;“八音迭奏”指古代汉人把乐器分为八类,它 们轮番演奏,器乐齐全,场面盛大;“粉墨登场”指传统戏曲中演员用粉、墨化装后登台表演;“鸾飘凤泊” 形容书法的笔势盘屈飘散;“剑拔弩张”、“入木三分”,形容书法挺拔雄健,功力深厚。诸如此类的成语, 确实不胜枚举。
(二)汉语成语与汉民族的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相比,是比较具体直观的,是汉人长期生产与生活经验的积累。与精神文化那种深层 次的文化相比,物质文化是一种中层次的文化,也是一种表层文化。不少成语直接反映了汉人的生活方式与生 活内容,成语的选材必然集中于汉人所熟悉的事物,山川地理与园林、宫室建筑、服饰饮食,以及各种各样的 器物、动物等等,都是汉文化中所固有的,它们反映了汉民族物质文化的发展水平。
与饮食有关的成语为数不少,如“茶饭无心”、“粗茶淡饭”、“酒足饭饱”、“酒囊饭袋”等等,成语 中常常“茶”与“饭”并举,“酒”与“饭”并举,这是汉民族独有的茶文化与酒文化的反映。烹饪文化是饮 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故有“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这样的体现饮食观念的成语。象“炮凤烹龙”、“千里 莼羹”这样的成语直接记录了两种菜名,前者指鲜美的宫廷大菜,后者指一种地方风味名菜。“五味俱全”的 原义则是指调味齐全适宜。
反映服饰文化的成语中,有不少表现了不同地位身份的人所特有的服饰。帝王后妃和贵族命妇的服饰是“ 凤冠霞帔”、“珠围翠绕”,古代儒生的装束则是“褒衣博带”、“圆冠方领”,朝庭命官是“顶冠束带”、 “象简乌纱”,志在山林的隐逸之士则“葛巾野服”、“芒鞋竹杖”,当了帝王,则必“黄袍加身”,普通的 劳动妇女也只能是“荆钗布裙”。因为服饰是人的社会地位、经济实力的外在表现,古代在服饰上有种种严格 的规定,用以显示官位品阶和社会地位的不同,所以汉语中出现这样丰富的与服饰有关的成语也就不足为怪了 。
成语中反映宫室建筑文化极具民族特色,如“碧瓦朱甍”指绿色的屋瓦,红色的屋脊,形容建筑物的华丽 美观,也表现了汉人建筑设计和审美情趣上的总体风格。“层台累榭”形容房屋建筑高下相间、错落有致,“ 雕梁画栋”形容房屋内部装饰得富丽堂皇,“钩心斗角”形容宫室内部结构错综精密,“高亭大榭”专指园林 中供休息和观赏四周景物的高大建筑物,“金城汤池”形容坚固的城防。
成语还带上了民族自然环境所独有的山川、园林、交通、气候等方面的特色。因此,带有地理名称的成语 必然是汉语所独有的,由于本族人对地理知识的了解,自然也可以体会到这些成语的“言外之意”。如
“楚河 汉界”、“安如泰山”、“得陇望蜀”、“东南半壁”、“泾渭分明”、“乐不思蜀”、“洛阳纸贵”、“蜀 犬吠日”、“吴牛喘月”、“雁塔题名”、“夜郎自大”、“中流砥柱”、“郑卫之音”、“终南捷径”、“ 逼上梁山”、“庐山真面目”等等。
围棋和中国象棋是汉人十分熟悉的娱乐用具,因此,以棋为素材的成语就有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棋逢对手,将遇良才”、
“棋高一着,束手束脚”、“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举棋不定”、“星罗棋布” 等。
汉语成语中出现了大量的植物,除松柏、梅、柳、桃、李、兰、桂、莲等外,最常出现的要首推行。因为 中国古代盛产竹,汉人的衣食住行无不与竹发生密切的关系,竹在汉民族的物质文化发展史上占据着极为重要 的地位。竹不仅可满足日常生活中制造各种物品的需要,还可以是重要的书写材料,并能制作乐器。与竹有关 的成语有
“哀丝豪竹”、“吹竹弹丝”、“傍人篱壁”、“蓬筚生辉”、“箪食壶浆”、“得鱼忘筌”、“簟 纹如水”、“管中窥豹”、“立竿见影”、“略高一筹”、“功亏一篑”、“南金东箭”、“驽马恋栈豆”、 “滥竽充数”、“残编断简”、“刀笔老手”、“罄竹难书”、“茂材修竹”、“竹篱茅舍”、“雨后春笋” 、“青梅竹马”、“势如破竹”、“胸有成竹”等。
成语还反映了中医中药方面的文化内容。如
“痛下针砭”、“对症下药”、“如法炮制”
“妙手回春”“ 三年之艾”、“以毒攻毒”、
“换汤不换药”、“病入膏肓”、“麻木不仁”等。
不少成语选材于汉人常用的器物,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汉族历史上工艺技术的发展水平。以珠宝、丝绸 和织锦来说,在汉文化中就很具有代表性。与珠宝有关的成语有
“白璧微瑕”、“浑金璞玉”、“探骊得珠” 等,与丝绸有关的成语有“澄江如练”、“繁花似锦”“花团锦簇”、“描龙绣凤”等。